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09390
大小:70.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第十九课《报任安书 (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报任安书(节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以便比较准确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巨大动力。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3.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2.通过诵读理解司马迁的思想情感,并背诵文中的名句名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不幸对人生的意义。2.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
2、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及重要句式【教学难点】1.通过具体语段,揣摩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痛苦和发愤著书的顽强意志。2.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教学设想:《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正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阅读此文,我们对司马迁择生践志,创作《史记》的心路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历程是“悲壮”的,他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为中华民族撰写了第一部大型的纪传体通史,实现了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他的“择生”令人敬重
3、。他“择生”的思考令我们深思。因此要通过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痛苦和发愤著书的顽强意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研习第一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出人生有时必须痛苦面对的生死选择。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
4、世界。二、学生回顾司马迁的相关资料三、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
5、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在这一
6、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四、整体把握播放录音或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诵读。(解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抒情基调,进入文章情景。)五、具体研习课文(一)研习第一段。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牛马走:谦
7、称,名词作状语,如牛马般供驱使的人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意气勤勤恳恳:情意诚挚恳切若望仆不相师:怨恨效法请略陈固陋:固塞鄙陋的意见(形做名)阕然久不报:隔了很久回复幸勿为过:责备2.学生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复信的原因是什么呢?点拨: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3.概括此段的内容。点拨:提出了任安来信要点,说明了自己此时写这封信的原因。小结:这一部分由任安要求作者“推贤进士”(即替任安“说情”的委婉说法)以及“若望仆不相师”,道出“仆非敢如此”之旨,并由此引出自陈已志。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二课时【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