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08855
大小:77.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第7课《琵琶行并序》同步教案8 语文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必修二语文版最新同步教案第7课《琵琶行并序》教案8一 教学目标1 鉴赏评价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 鉴赏诗中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可以感知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2 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三 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七言古诗,篇幅较长。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结合本课特点,拟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整体感知全诗,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的办法,实现教学目标。至
2、于音乐描写,则用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那一段的录音并加以点评的方法来完成。四 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 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画出来。2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3 思考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⑴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⑵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⑶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教师方面:1 准备高三册语文朗读带⑵;2 录制《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磁带一盘。五 教学过程㈠ 导入新课播放语文磁带《琵琶行》,为鉴赏课文创造气氛。㈡ 研读课文 1 教师指定学生找出诗前小序与诗歌对应内容并归纳。2 指定学生概括每
3、节诗的内容,教师归纳:①浔阳江边闻琵琶;②江心聆听琵琶曲;③江中又听身世苦;④同病相怜感慨多;⑤再闻琵琶青衫湿。3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物”。教师归纳: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琵琶女:少年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晚年时年长色衰,寂寞凄凉。诗 人:左迁前朝廷谏官;左迁后江州司马,凄凉郁闷。两个人物,身份不同,遭遇相似,学生喜欢哪一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 分组讨论“我最喜欢的句子”。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句;可能是“此时无
4、声胜有声”句;可能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肯定,分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但不深究,然后巧妙及时地将讨论引导到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来。 诗人与琵琶女有许多相似点:①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 个是誉满京华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②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一个年长色衰嫁商人,一个直言敢谏遭贬谪);③都有由京城流落至洵阳的共同经历。诗人从自己与琵琶女相似的遭遇中,发出同病相怜的感慨。5 分组讨论“我最喜欢的段落”。注意事项与前一点相同。教师归纳:本诗音乐描写非常成功。诗人分两个阶段描写
5、琵琶女的演奏。第一阶段:演奏一般曲子,表现琴声“有情”。这一阶段,诗人直接讲感受,他听出了琴声的抑郁悲伤。第二阶段:演奏名曲,表现技法高超。这一阶段,诗人调动多种艺术手法写出琴声的变化。共写了三个乐段。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表现琴声的急切愉快;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声作比,表现琴声的轻快流畅;第三乐段,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作比,表现琴声的热烈紧张。㈢ 迁移训练 用鉴赏本课音乐描写的方法赏析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艺术。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一节磁带。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老残游记》描写音乐,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
6、受,并大量使用比喻,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与《琵琶行》相比,《老残游记》写旋律的变化更复杂:“初不甚大”—“越唱越高”—“拔一个尖儿”—“极高的地方”“回环转折”—“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陡然一落”—“愈唱愈低”“愈低愈细”—“听不见”—“声音从地底下发出”—“忽又扬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霍然一声,人弦俱寂”。㈣ 布置作业就《梁祝》或《二泉映月》写一段描述音乐的文字,200字左右。 提示:反复听取《梁祝》或《二泉映月》,运用比喻或摹声等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要写出悲愁伤感的意味来。附:板书设计1音乐描写
7、 第一阶段:演奏一般曲子诗人直接感受—抑郁悲伤 第一乐段:比喻摹声—急切愉快 第二阶段:演奏名曲 第二乐段:莺语间关—轻快流畅 第三乐段:银瓶铁骑—热烈紧张2主旨句:同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誉满京华的名艺人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8、 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 直言敢谏遭贬谪 都有由京城流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