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03395
大小:79.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物理《重力与重心》教案2 鲁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重力与重心教科书设计这个学生实验为一节,建议用2学时完成。所以,该实验要在本章第一节课进行,不要放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之后,否则就违背了探究式学习的宗旨。(1)实验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会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测瞬时速度以及速度—时间图象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体现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学习寻找规律的方法。(2)仪器和器材①附有滑轮的长木板;②小车;③带小钩的细线;④25g的钩码3个,也可以用50g的钩码。或用沙子和小桶代替钩码,
2、用弹簧秤或天平称量⑤打点计时器;⑥纸带;⑦刻度尺;⑧学生电源、导线。……知识目标 1、认识重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3、会计算重力的大小.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 2、联系实际,重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实质(万有引力). 2、本章的难点是:重心的确定.二、基本知识技能: 1、基本概念: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三要素:作用点(重心);方向(
3、竖直向下);大小(G=mg); 2、重心的确定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还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教法建议一、有关重力大小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介绍重力时,除了明确指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教学中还需要补充实验测量重力的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得,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几种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牵引测力计、压力测力计等等.另外让学生区分重力、重量的概念.二、有关重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介绍重力方向时要明确重垂线的方向
4、为竖直方向(不是垂直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与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静止的水面为水平方向),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把重力的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关于重心和质心的区分的有关内容教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重心和质心》.三、有关重心位置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讲解如何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时,可以讲解悬挂法测量均匀薄板的重心.同时让学生讨论理解.对于重心位置的确定,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如课本的重心的确定,沙漏的重心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物体的重心,如折尺的重心的确定. 有些教师在讲解
5、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将物体的平衡内容(教材在第四章中进行了介绍)也对学生说明,也就是重心的稳度问题,建议在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研究的方法,在图片资料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双圆锥(圆锥上滚)的图片,老师可以参考使用.重力教学方法 提问引导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力?具体说明? 3、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重力 通过水会自动由高向低流动、树叶的飘落等等自然现象提出: 问题:什么是重力?它是怎样产生的? 回答:重力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教师总结说明: 1、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 (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下列情况下,所受重力的方向各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情况下的物体(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斜面上静止的物体、正在运动的物体等等)让学生讨论重力的方向. 共同讨论之后,教师说明并总结: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无
7、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无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量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物体的重心).质量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挂法得到(教师可以演示该实验,同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另外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再物体上(如图). 4、重力大小: 5、重力的测量:重力的测量用弹簧秤.问题3: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物体对地球是否有力的作用?教师进而提出:我们通常在研究物体受到重
8、力作用,并不提出施力物体地球,相对于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作用,同样,地球也要受到物体对它的吸引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要强调物体受到的重力不等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二)、让学生阅读有关万有引力的文章 (三)、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本课知识的理解. 6、课堂小结探究活动课题1题目:采用悬挂法求得物体重心位置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