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01647
大小:6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3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宋明理学内容包含了哲学层面的内容,学生在政治课中还尚未学到,无法提供跨学科的知识资源;宋明理学大家的著作晦涩难懂;基于年龄特点,学生对于宋明理学难以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把握和取舍;学生对本课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对本课的期待。【课前思考】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在预习中,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
2、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本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4.【重难点突破】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程”-二程-理学推进新课:一、
4、魏晋隋唐时的儒学(背景)1、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魏晋)展示唐•杜牧《江南春》问:这首诗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佛教的兴盛2、“三教合归儒”,体系更新(隋唐)“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三教合一”是怎么回事?介绍泰山名胜-红门宫“三教合归儒”对儒学发展有何意义?儒学吸收佛、道精华,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从而重新确立儒学统治地位。3、“内外受宠”,更为辉煌出示图片:从左图到右图的孔子打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新疆的文庙、“东国儒学”-崔致远二、宋朝的儒学:程朱理学“理学”的理论来源是那三家?“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还涵盖了哪些领域?材料:“天下物皆可以理照,‥‥‥一物须有一
5、理。”——《二程遗书》“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子文集》“心即理也,‥‥‥即是天理‥‥‥”——《传习录》王阳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八目北宋二程(观点)代表人物南宋朱熹(地位、代表作、观点、影响)理学对儒学发展的意义:材料: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四书大全》等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儒学重新确立了统治地位。三、明朝的儒学:阳明心学材料: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观
6、点:“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1、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异同?《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父子关系》友问:老爸和儿子怎么相处呢?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即使
7、老爸错了,也不要反对,这就是孝。”阳明说:“人本来就有孝心,但还要反省,孝顺自己老爸就是孝行了?不,我们还要对别人的老爸尽孝,这才是孝。”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图片:“二十四孝”—郭巨埋儿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鲁迅《旧事重提》“贞节牌坊”“美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