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97844
大小:70.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4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节教案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苏维埃政权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目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认
2、识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述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教学导入: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板书课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国
3、内、国外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在这一非常时期,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非常措施。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918—192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接管了国家政权,与德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这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苏维埃政权国内、国外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联境内反革命势力勾结,疯狂进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开始,政治、经济形势严重恶化。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
4、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内容: 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中到国家手中,后来征集对象又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各种农产品; 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其他:为了保证前线官兵和工厂劳动力的需要,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凡16岁到50岁的公民,只有完成一定的劳动义务才能领取相应的口粮。3、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
5、性非常措施。它适应了战时的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但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思考:……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再一个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他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6、 ——列宁:《论粮食税》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他是怎样理解的?答案提示:在这段话中,列宁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帮助苏俄政权渡过严重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说明列宁也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这种“直接过渡”的思想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经济危机:1920年年底,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工农
7、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必需品都得不到满足。1920—1921年苏俄遭遇旱灾,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工人阶级队伍涣散。 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废除,反而得到了强化,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 城市中,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不满,纷纷罢工; 军队中,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甚至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很明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
8、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制定: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