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2教案 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2教案 语文s版

ID:29493054

大小:60.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2教案 语文s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2教案 语文s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2教案 语文s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2教案 语文s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2教案 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寓言两则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教学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2、     板书:滥竽充数。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

3、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①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②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③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

4、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①……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②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③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④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

5、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

6、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板书设计:23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宣王——三百人——混    湣王——一一听之——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  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

7、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幽雅彻底机械姿势顽固 (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 (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

8、来。  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 (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 (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则寓意言)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 (1)分组学习,研究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