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1.2《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三语文 1.2《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D:29492895

大小:69.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高三语文 1.2《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三语文 1.2《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三语文 1.2《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三语文 1.2《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三语文 1.2《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 1.2《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2.品味本文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三、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

2、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2.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教学方法]1.美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意境。2.比较赏析法。3.组织讨论法。如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明艳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陆游还是会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佳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杨万里会发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3、花别样红”的赞叹。那么,秋天呢?秋天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结合描写“秋”的诗文,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谈得很好!有感受有例证。而我要说,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读到的秋景不同,内心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内心世界。历代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写秋景的篇章数不胜数,他们或描写悲秋的萧瑟凄凉,或刻画金秋的

4、绚丽斑斑斓。那么,在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秋景又如何呢,秋味又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去领略他的故都的秋。二、新授(一)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烈士作家。)1.作者介绍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22年郁达夫日本留学归来,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曾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

5、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郁达夫一生为新文学的发展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郁达夫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大多带有感伤色彩。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2.写作背景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

6、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3.小结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底蕴,特别是“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

7、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一句,明确指出了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感情特点。了解了作者感情的特点,将有助于下面我们对本文景物特点的分析,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情与景的关系。(二)题解“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

8、”落笔,以情取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三)整体把握本文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按照“清”“静”“悲凉”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故都的秋景共有五种:清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残鸣图,都市闲人图,胜日秋果图。最后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