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知识概要)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知识概要)

ID:29479441

大小:58.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知识概要)_第1页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知识概要)_第2页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知识概要)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知识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知识概要】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阳光①阳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②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生长。③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意义不同。波长0.4μm~0.7μm的光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的光波范围,也是一般动物视觉器官所能感受的光波范围。波长0.7μm以上的红外光能够产生热量,以提高环境的温度。波长0.4μm以下的紫外光对生物

2、具有杀伤作用,并可诱发突变和畸形。但紫外光是动物和人合成维生素D的动力。④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和生活节律。(2)温度生物体的新陈代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极端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命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有些原生动物能够忍受-190℃的低温,有些细菌和蓝绿藻能抵抗100℃的高温,北极鱼能终年在l℃~2℃冰水中生活。温度系数(Q10定律) 动物的新陈代谢(生化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这种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称做温度系数,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Q1

3、0=(V2/V1)10/(tQ10即温度系数,表示温度每增高10℃,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V1、V2为反应速度,t1、t2为相对温度。(3)水①水是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化过程的基本物质。②水分多或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③在一定地区,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分布,是限制陆地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④湿度常用的三种指标。绝对湿度:在单位体积容器中,水蒸气所含的实际量。通常用g/rn3表示。相对湿度:容器中水蒸气的实际含量和同一湿度下饱和含量之比。通常用百分率来表示。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湿度和实际的绝对湿度之差。3

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①种内互助。②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或其他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②寄生: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获得养物及生活条件的现象。③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以及其他生存条件的现象。④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l.适应的普遍性(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

5、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2)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有许多适应性特征。(3)生物在外形上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拟态:某些生物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似的状态。2.适应的相对性(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2)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某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等对环境中其他生物产生的影响。(2)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

6、境有影响。总和,叫做生物群落。六、生物群落的结构1.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时间格局:昼夜相、季节相。七、生物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类型(1)按发生的地方分①初级演替:在一个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始发生的演替。②次级演替:在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使原有群落消亡或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开始的演替。(2)按代谢特征分①自养性演替:P/R>l②异养性演替:P/R<12.演替的过程(1)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l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第三

7、节 生态系统【知识概要】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有机整体。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物圈与人类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在空间位置上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生物圈中的成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我国是“人与生物圈”组织的理事国,在研究和保护生物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四、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

8、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2.生产者3.消费者(1)初级消费者: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2)次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3)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4.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五、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营养级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