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77449
大小:73.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六年级语文上册 望大陆教案3 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望大陆[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教学设想]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本课拟用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近作者曾有这样一位老人,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的咸阳。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落叶归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传说狐狸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她出生的地方(狐死首丘),草木尚能如此,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
2、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去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配乐《江河水》,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他是谁?他就是于右任先生。于右任简介: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后时时关注复旦,曾
3、三度援手救助复旦于危厄之中,有“复旦的孝子”之称。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制。曾在上海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民吁日报》,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1964年病逝于台湾。板书:望大陆于右任二、诵读中感知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美读(语调缓慢、深情,期望中凸显深沉)。问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可能有以下说法:内容方面:思乡、惆怅;形式方面:整齐。2.再读: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
4、的理解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并要求他们说说如此处理的原因。教师明确: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作者抒写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千千万万的游子对亲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情怀。4.归纳并投影朗读的方法:·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语调:低沉略带哀伤语速:舒缓5.配乐,全班齐读。三、研读中感悟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可谓悲怆深沉,饱含飘零海外游子之思国怀乡之挚情。诗作在1964年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2003年
5、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谈及台湾问题时曾动情吟诵此诗,并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此后,诗作在海内外传诵更广。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想听一下同学们的意见。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何者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提问明确:“不可见兮”句表现力强一些。因为这两句直抒胸臆,分别诉说思国、怀乡不得的不能承受之痛,其言朴实,其情真挚。“只有痛哭”与“永不能忘”互文见意,使得思国、怀乡之情悠远、绵长。“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更有表现力。理由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关乎身后事的遗言,流露出的是难
6、遣之情、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可谓有死不瞑目之万千感慨凝聚于心,遂诉诸于文。“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之《示儿》为最好佐证。陆游一生空怀收复失地、中兴宋室之志,可惜夙愿难成,以至抱憾终身,惟有冀望于九泉之下听闻一统中原之喜讯。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四句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地从“生前”与“死后”两个角度表述了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无可奈何的伤痛之情。人为把他们划分为两个“对立面”,阻隔了情感,破坏了诗歌整体的和谐……四、拓展迁移1.阅读余光中《乡愁》,试品味两首
7、乡愁诗的异同。乡愁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参考答案:相同点:两位诗人经历相似,都用诗歌阐述了一种浓浓的乡愁,都表达了一种叫做“爱国”的哲学。不同点:余诗把自己富于力度的情感倾注于新奇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之中,蕴藉含蓄;于诗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