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71225
大小:60.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驴和人的新寓言》教案 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课《驴和人的新寓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初步了解王小波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体会文章寓意。 2.学会从研读、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研读把握文章寓意,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萧伯纳对爱尔兰人的生活态度曾做过如下描述:“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王小波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
2、将这段话加以引用来说明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思想自由,缺失智慧的生活状态。作为一名备受争议的当代作家,王小波则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创作,外界的非议在他那里被消融瓦解。他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就像是作者自己,这个自由主义者,机智地冲破被人为设置好的精神小圈子,最终跑到深山老林里享受自由。虽然王小波不幸英年早逝,但是其留下的作品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就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驴和人的新寓言》。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 三、赏析课文。 1.文章题目为“驴和人的新寓言”,请联
3、系原寓言说说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题目所说的“新”。 叙事角度:原寓言以人为叙事角度,本文以驴为叙事角度。 寓意理解:原寓言的寓意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即做事情应当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而本文则是提出了“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的新寓意。 2.作者另辟蹊径,很符合他的行文风格。原寓言贯穿全文,在行文中却处处体现了作者对旧的看法的颠覆。作者站在驴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了重新解构,可以说作者对“驴”是怀有同情的,那么联系原文说说,故事中的“驴”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借它来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哪类人? “但驴子毫无怨言
4、:它被人骑惯了。” “驴子知道自己傻,所以谁爱骑谁骑,它一句话都不说。” “驴子难免要嘀咕道:我就是傻,你们也不能这么欺负我。你来试试看,这让我怎么走路?” 最后作者猜测驴的想法:“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 驴原本是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的,在合适的劳动强度内也同样任劳任怨,这种傻并非是真的傻,而是对命运的一种屈从。驴子的形象更像是普通民众的形象。他们任劳任怨,在社会中以“沉默的大多数”的人形象出现,命运却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 3.作为一篇寓言,作者的写作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给驴申冤,作者要讽刺的是那些使驴的命运
5、发生变化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旁观者,那么联系原文分析这些人又有怎样的特点。 “他们遇到了一伙农妇,她们说,瞧这两个笨伯,有驴不骑,自己走路。按照人的概念,这伙娘们是在下蛆、使坏。” “驴载着人往前走,又遇到了第二伙人,又嘀咕了几句,儿子就从驴背上下来,换了老头骑着。” “这是一伙少妇,七嘴八舌地说:这个老头太可恨,自己骑驴舒服了,全不顾自己的孩子,让他拿两条腿来撵你们四条腿。” “这头驴又遇到了最后一伙人,这些人对骑驴者说:两人骑一头驴,你们想吃驴肉吗?” 这些人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妄
6、加评论,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强加于人,使他人无所适从,甚至举步维艰。 4.在作者看来社会中的哪些人就如同这些旁观者一样?作者在写这些旁观者的时候,还举了当年苏联解体的例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王小波是从荒谬的年代里走过来的。出生于1952年的他未与任何荒谬失之交臂。与很多当时的文人不同的是,王小波将人生的坎坷、命运的颠簸作为了创作的灵感来源,他没有为经历这些苦难而大唱赞歌,相反,他清醒地思索这种闹剧发生的来龙去脉并且寻找原因。他也看到了在一段时间之内群众话语权的丧失,十年浩劫夺去了人们独立的精神家园,思想贫乏不堪。高涨的
7、革命热情使每个人都缺少思考与自省的空间。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当中,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大肆鼓吹的,恣意宣扬的均是错误的。“原来激情澎湃的演讲最后无可奈何地沦落为一部分人整另一部分人的工具。”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那些掌握话语权却跨越界限、不懂政治却参与政治的知识分子们正充当了不光彩的“旁观者”的形象。 当年苏联解体,“美国人乘飞机跑到俄国去”,出的主意并不符合俄国国情,作用适得其反。但从“乘飞机”“跑”等动作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美国人兴高采烈与趾高气扬之态。即使时至今日,我们也能看到美国的狼牙大棒在世界上恣意挥舞。目的虽然各不相
8、同,但那种自我标榜与横加干涉从未变过。作者举这个例子恰好可以说明那些旁观者往往以权威自居,对他人横加干涉的丑态。 5.文中两次提到了名字前带括号的文章,细读文章回答这样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是诸如《人眼看驴》与《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之类的文章,往往自我标榜,自认为是权威,投机取巧。 6.王小波的文笔犀利幽默,善用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