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安全》精品学习教案第1章矿井空气

《矿井通风与安全》精品学习教案第1章矿井空气

ID:29441269

大小:64.9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9

《矿井通风与安全》精品学习教案第1章矿井空气_第1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精品学习教案第1章矿井空气_第2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精品学习教案第1章矿井空气_第3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精品学习教案第1章矿井空气_第4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精品学习教案第1章矿井空气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通风与安全》精品学习教案第1章矿井空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矿井通风与安全第一章矿井空气第一节矿井空气成份定义:地面空气进入矿井以后即称为矿井空气。一、地面空气的组成地面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混合气体,亦称为湿空气。干空气是指完全不含有水蒸汽的空气,由氧、氮、二氧化碳、氩、氖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所组成的混合气体。干空气的组成成分比较稳定,其主要成分如下。干空气的组成成分表气体成分按体积计/%按质量计/%备注氧气(O2)20.9623.32惰性稀有气体氦、氮气(N2)79.076.71氖、氩、氪、二氧化碳(CO2)0.040.06氙等计在氮气中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但其含量的变化会引起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状态变化。二、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

2、基本性质新鲜空气:井巷中用风地点以前、受污染程度较轻的进风巷道内的空气,9污浊空气:通过用风地点以后、受污染程度较重的回风巷道内的空气,1.氧气(O2)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需要的气体,人体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所需的氧气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和劳动强度等。当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时,人体就可能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出现种种不舒适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缺氧死亡。人体输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劳动强度呼吸空气量(L/min)氧气消耗量(L/min)休息6-150.2-0.4轻劳动20-250.6-1.0中度劳动30-401.2-2.6重劳动40-601.8-2.4极重劳动40-802

3、.5-3.1矿井空气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人员呼吸;煤岩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此外,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也使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降低。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酸臭味。二氧化9碳比空气重(其比重为1.52),在风速较小的巷道中底板附近浓度较大;在风速较大的巷道中,一般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矿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碳酸性岩石分解;炸药爆破;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等。3.氮气(N2)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是新鲜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它本身无毒、不助燃,也不供呼吸。但空气中含氮

4、量升高,则势必造成氧含量相对降低,从而也可能造成人员的窒息性伤害。正因为氮气具有的惰性,因此可将其用于井下防灭火和防止瓦斯爆炸。矿井空气中氮气主要来源是:井下爆破和生物的腐烂,有些煤岩层中也有氮气涌出。三、矿井空气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标准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总回风流中不得超过0.75%;当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或采区、采掘工作面回风道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工处理。第二节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CO、NO2、SO2NH3H2。9一、基本性性质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

5、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主要危害:血红素是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细胞。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一旦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首先就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相结合,因而减少了血红素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红素失去输氧的功能,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窒息”。0.08%,4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0.32%,5~1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30分钟引起昏迷,死亡。主要来源: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2、硫化氢(H2S)硫

6、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以它可能积存于旧巷的积水中。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9主要危害: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0.005~0.01%,1~2小时后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0.015~0.02%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

7、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3、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相对密度为1.59,易溶于水。主要危害:二氧化氮溶于水后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二氧化氮中毒有潜伏期,中毒者指头出现黄色斑点。0.01%出现严重中毒主要来源:井下爆破工作。4.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无色、有强烈的硫磺气味及酸味,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5%即可嗅到。其相对密度为2.22,易溶于水。主要危害:遇水后生成硫酸,对眼睛及呼吸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