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33947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9
《颠覆还是重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特点及其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邵培仁、章东轶:《颠覆还是重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特点及其应对》,《当代传播》2005年第1期是颠覆还是重建?——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及其应对邵培仁章东轶(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新闻传播主体的悄然变化正改变着传统新闻学的面貌,一种由市民记者采写、编辑和发布的市民新闻和博客专栏的出现,标志着市民新闻学应运而生。市民新闻丰富新闻源、扩大报道面、树立新形象和确立新关系等功能的发挥,以及它的突发性、遭遇性、开放性和非正式化等特点的彰显,似乎在暗示市民新闻学具有颠覆传统、动
2、摇中心、蔑视权威、重新建构的动向和野心。面对市民新闻学的兴起,我们应建立起健全的应对机制,包括规范对传播工具的使用,树立传统主流媒体的正确心态,尽力提高市民记者的媒介素养,以使市民新闻与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互为补充,良性发展。[关键词]市民新闻学;参与性新闻;草根报道;新闻报料人;开放性资源演播室里端庄秀丽的主持人,新闻科班出身的专业记者,三大新闻媒体的新闻部和编辑部,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为我们带来外面世界消息的唯一渠道。当马特·德拉吉率先向全世界传播着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博客们开始喊出重写传统新闻学甚至政治传播学的时候
3、;当韩国新闻网站ohmynews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变成现实,确立自己成为韩国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地位的时候;当自称“合作型报纸”的红纸网站要“给每一个人成为记者的能力,……把你的作品卖给全世界潜在的几百万读者”[作者简介]邵培仁,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章东轶,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研究生。《ParticipatoryJournalismPutstheReaderintheDriver’sSeat》,J.D.Lasica,http://www.ojr.org/ojr/workplace/106021
4、8311.php,2004-6-28,19:56。的时候,传统新闻媒体的专业传播者们开始发现,新闻的品质、价值和渠道已经不完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一种潜在的力量正在慢慢生长,并开始颠覆甚至重塑新闻学的威权和版图。一、市民新闻与市民新闻学正在崛起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新闻传播主体的悄然变化改变着传统新闻学的面貌,“市民新闻学”(citizenjournalism研究.)这个概念开始浮出水面。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最
5、近几年,这种通过各种媒介由市民发布的新闻又称为市民新闻或参与性新闻、开放性新闻、草根报道,已初具规模,并有修正或改写传统新闻学、逐步做大的态势,在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这句口号的诞生,既是新闻界的一场大地震,也意味着市民新闻学的正式亮相。2000年,韩国记者吴延浩(OhYeon-Ho)成立了自称为“新闻游击组织”的网站,以“市民新闻学”这一全新理念为标榜,最初目的是在主流媒体之外发出自己的声音,充分调动每一位市民的潜能进行新闻报道。如今该网站已经由一个四人团体发展为拥有5
6、3名全职成员的集体,为该网站写作的“市民记者”的数字由700人增加到大约26700人,每天有200万人上网收听收看ohmynews的新闻。吴延浩认为,对于传统主流媒体的不满意和不信任程度的增加,使人们表达自己的愿望日益强烈。现代科技的进步,为每位市民成为一名记者提供了现实条件。新问世的红纸网站(www.redpaper.com),其目标是通过提供给个人以出版有价值的作品的能力,创造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可供选择的传播新渠道。作为主流媒体之外的一种延伸,它们使每一个个人拥有了出版和发表新闻和其它作品的权利。由于中国新闻媒介竞
7、争日趋激烈,市民对媒体新闻同质化、表象化、浅层化现象的不满,导致媒体对新闻源的争夺开始加剧,于是新闻热线和有奖征集新闻的活动在媒体相继推出,从而直接催生出一支新闻传播的新生力量,即专门或偶尔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信息以获取相应报酬或奖励的非新闻工作者――新闻报料人。Ohmynews、红纸网站和新闻报料人的出现,无疑正在改变着传统新闻学的定义和模式,也是对记者概念和报道概念的一种颠覆和重建,意味着一种新兴学科――市民新闻学正在诞生和崛起。不论是从实践意义还是从理论层面,市民新闻学的诞生和兴起都是值得欢迎的。首先,它丰富了传统媒
8、体的新闻源,避免了“厚报时代”“媒体注水”现象的不断发生;其次,它扩大了新闻媒体的报道面,弥补了重要新闻事件记者不在场的缺憾和尴尬;第三,它打破了过去新闻源无偿提供的传统观念,树立了媒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象;第四,它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社会中媒体与受众的新型互动关系,确立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体地位。用传播学的观点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