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

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

ID:29428986

大小:121.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2-19

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_第1页
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_第2页
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_第3页
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_第4页
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8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工作中,我认识了一名党员,叫xx,今天我要分享的故事就是由xx老人讲述,题目是“小小车票见证‘中国速度’”。xx老人原是xx机床厂的一名工人,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要去上海、天津一带出差,手头上留存了不少老车票,。退休后,他特意把它们整理出来,并配上从报纸杂志上剪贴的文章,做成了一份收藏夹,从1993年至今,收藏的火车票超过了1000张。今天我带大家看看小小火车票上串联的中国铁路发展史。第一代车票叫卡式票,又称“纸板票”,堪称火车票中的“爷爷辈”,使用时间最长,从上世纪40年代始到上世纪

2、90年代结束。当时如果来不及买票,上车后可办理补票手续,票据上的信息是由列车员手写上去的。第二代车票是软纸火车票,1997年,“纸板票”被“软纸票”取代,淡粉色铺底的车票上印有一维码。车型也从过去的“绿皮车”进入了“红皮车”“白皮车”“双层车”。火车列次也按车速划分,从“普车”“普快”,进入“快速”“特快”。补票也从手写票据发展成打印车票了。第三代车票是磁介质火车票。2007年7月1日,开始使用磁介质车票,利用磁介质记录票面信息,可在自助检票机上使用,方便快捷。第四代火车票是无纸化火车票——身份证。2011年6月开始

3、,“刷身份证进站”的无票时代来临,乘客只要带着二代身份证,就能在自助机上刷证直接进出站。如今,全国各大火车站都开始推行无纸化车票。早在2017年5月,xx南站就实现了刷脸进站乘车。xx老人回忆,“过去要是出差到上海说当天能回来,那是根本想象不到的。”以前坐绿皮车到上海要8个多小时,坐白皮车和红皮车、双层车要4个多小时,坐动车要3个多小时,坐高铁只要1个多小时,这也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铁路发展大变迁。除了速度提上去了,出行的环境也更舒心了。xx老人回忆道,“那个年代,上了绿皮车以后是人山人海,两个人站在车厢里都抓

4、不到扶手。”上世纪90年代,空调还没普及,火车站有专门的空调候车室,要想吹风纳凉候车,就要购买2元“空调票”。而现如今,空调成了火车站候车大厅的标配,人们再也不用为了吹空调另外花钱了。从绿皮车到白皮车、红皮车到动车到高铁,小小的火车票上被烙上了改革开放的印记,同时也见证了铁路40年的变革与发展。从2008年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今天,十年间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被世界冠以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不少外国政要到访中国时,乘坐中国高铁,感受中国速度已经成为了必备项目。2012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说,这次中国的高铁之旅让她感

5、受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2013年7月,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说,希望能够在巴基斯坦建高铁,缓解巴基斯坦铁路运输几近瘫痪的窘境。2014年12月,泰国总理巴育说,“我喜欢很快的速度。”2017年6月,美国加州州长布朗说:“我很喜欢坐火车,可以阅读,与人交谈,还可以站起来四处走动,而且火车速度很快,也非常方便。”2017年9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乘坐高铁后表示,“非常方便,很平稳,很舒服”。2018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坐高铁有种浪漫的感觉。如今,高铁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

6、的“国家名片”,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智慧和魅力,引领着无数外国友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火车的发展只是其中的缩影。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同学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正在召唤我们,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挥洒热血与汗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周末,我在整理家中书房时,那2000多

7、册百看不厌的藏书,依然令我爱不释手、陶醉其中。随手打开一本本或新或旧的书籍,吮吸浸透其中的精华,品味滋润心灵的书香,悄然开启了尘封的记忆闸门,读书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我虔诚地翻开这些上世纪70年代末的新华字典和小人书、80年代的文学和励志书籍、90年代的报刊和杂志,以及新世纪以来的中外经典名著,静静地追溯这些陪伴我从小学到中学、从军校到军营、从县城到省城、从北方到南方、从沿海到内地辗转奔波40年的时光旅程,打心底里领略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和我的家庭在书香氤氲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变化,回味起与书为伴带来的时时刻刻幸福。上世纪7

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位于淮河岸边的皖西革命老区,在凤阳县小岗村承包责任田示范带动下,我的家乡霍邱县也实行了分田到户。那时我正在大队读小学,放学后,当老师的爸爸忙着与妈妈一道下田做农活,作为长子的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学着做饭。当时厨房里用的还是拉风箱烧柴草的土灶,我就是在灶洞前传火的过程中,第一次读完了爸爸特意从县城带回的《十万个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