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社戏 教学设计 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2、整体感知,理解本文讲旨。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4、分析人物形象。二、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的技巧和作用。2、人物形象分析。三、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积累基础知识1.了解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2读准下列加点字
2、的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ùdāo怠慢:dài撺掇:cuānduō凫水:fú潺潺:chán蕴藻:yùnzǎo家眷:juàn皎(洁):jiǎo漂渺:piāomiǎo纠葛:jiūgé(二)整体感知,体会主旨。1、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作者对这些人这些事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内容可以表现出来作者的态度?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称平桥村为“乐土”。4、小结理解主旨: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童年时代的故乡,那里有质朴淳厚的人们、优美的农村风光、无忧无虑的童年,作者以社戏为依托,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永久眷念和对美好童年的
3、真挚追怀。(三)阅读分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文中对江南水乡的优美而又使人感到惬意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少年朋友的兴奋、欢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 所见的句子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所闻的句子
4、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小艇看着唱采起来。 从嗅觉角度来写的句子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 从感觉角度来写的,谁来说说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乡的夜色里。 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这些语句作者写得很美,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段
5、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用“我觉得___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___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文中的景物描写段落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是,这些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发言) 1、衬托人物心情:写“两岸连山向船尾跑去了”,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现出船前进之快,“但我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写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把“渔火”误以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
6、误认,写这两点,既构成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我”急欲去赵庄看戏的心情。 2、渲染环境气氛:看戏归来小朋友一面议论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这里有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彩来。”“回望戏台……满被红霞罩着了。”这些比喻,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流露了作者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 总结:这几段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
7、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优美,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所以,阅读分析小说,一定要结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进行品析。(四)作业:1、掌握基础知识,熟读课文。2、模仿课文中景物描写内容,调动各种感官写一景物描写的片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字词、文学常识)2,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练习,相互评价。 (二)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方法
8、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本文中我们从行动描写语言和描写两方面来看: 行动描写(动词妙用):“点”“磕”“退”“上”“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