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00756
大小:68.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教案 沪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课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建议讨论的问题】·如何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如何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和人为改造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励学生查找资料和表述资料?·如何将乡土资源和课本教材结合在一起?【案例描述】历史老师的挑战新学期又到了,仔细翻看着拿到的课书,汤老师遇到了新的难题。似乎历史的痕迹太少,而地理的专业性太强,这对一名历史专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呢?汤老师坐在办公桌前思索着……学生的准备学生们也在为上好这节课而忙碌着……视觉的冲击上课的铃声响起,汤老师走进了熟悉的课堂,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先
2、前的紧张和不安顿时消失了……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汤老师放了一组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片段:这里有黄土高原的窑洞、北美洲因纽特人的雪屋,有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哈尔滨的雪地,有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有南极洲的企鹅、可爱的大熊猫、澳大利亚的袋鼠……学生一下子激动起来,教室里有了一些小小的骚动。但伴随着屏幕上问题的出现,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你看到了什么?”“雪山、沙漠、大江……”,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高原、盆地形容的是什么?”“热带雨林地区的温度如何?而雪地里的气温呢?”“黄土高原,顾名思义它的土壤类型属于黄土?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这里的
3、土壤又属于什么呢?”有了上一个学期的知识积累,学生们轻松的回答着。这下又轮到汤老师出场了,她委婉地说道:“地形、气候和土壤都是自然环境的组成因素,当然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还包括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师生间的交流接下来屏幕出现的是:五种地形的素描图和等高线图。汤老师望着学生们,问到:“从图上看,人类主要聚居在哪些地方呢?”“小河边。”“比较空的地方。”“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海拔较低的地方。”汤老师又问:“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呢?”“离河近,取水方便,还可以到河里去捕鱼,如果旁边有农田的话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发生火灾,还可以紧急救火。”学生的
4、回答虽有些稚嫩,却透出智慧的光芒。“海拔高,比较冷。”汤老师告诉大家,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很少有人在那里居住。“那么,沙漠地区比较热,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吗?”“不能。”“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因为沙漠地区的气温太高,人类不能适应,而且沙漠地区下雨的时间不多,比较干旱,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业生产。”“回答的太好了”,汤老师及时的给予了表扬。问题还没有结束,汤老师又抛出了疑团:“既然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合人类的大规模聚居,那么,能不能聚居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呢?”“老师,不行的。”显然,有同学很着急。“我知道,在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有很多
5、毒蛇,还有食人蚁,太危险了。”“那么什么地区最适合人类大规模聚居呢?”“温带地区”……又到汤老师做总结的时候了。她告诉学生: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土壤的好坏、地形的差异、河流的远近、流量的大小使地球上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特征,当然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课堂在延伸下面的活动我们按老规矩,分组进行。各组来介绍一下我们苏州的自然环境特征。为了荣誉,各组的成员们都在做最后的准备……“苏州西临太湖,北面是长江,东部离东海很近,此外还有阳澄湖、金鸡湖等湖泊。水文状况很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第一组的介绍很不错”,汤老师
6、评价着。“苏州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仅3~5米,属平原地形。土壤为适宜水稻生长的肥沃的水稻土,这使苏州的农业比较发达……”第二组也有所侧重的介绍了苏州的自然环境特征。……演说还在继续……展示你的实力汤老师的问题又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而同时农田的面积减少了;经济发展了,厂房增多了,污染严重了,空气质量下降了;路多了,河少了,某些绿化被破坏了……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既促进了生产,也改变了自身的生活环境,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破坏。那么,你认为,改造自然环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赞成利大于弊的举左手!”“赞成弊大于利的举右手!”“
7、你的理由呢?”同学们各执一词,全班迅速分为两个派别,各说各的理,气氛异常激烈。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开场了……【案例反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适应。但是,学生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地理的专业性知识含量在逐渐提高,如何将较为专业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的表述出来,如何将书本和现实结合起来,如何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是这节课努力的目标和成功的所在。此外,这节课在选材上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侧重于对乡土资源的利用。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看到的景入手来探讨苏州的自然环境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关于“改造自然环境
8、是利大于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