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案 人民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案 人民版必修2

ID:29387248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案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P130名称背景目的内容特点效果战时共产主义国内战争时期;国内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叛乱,国外协约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形式险恶。①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②后来以此向社会主义过渡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企业国有化③流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物平均配给制⑤其他:劳动义务制实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高度集中计划管理,排斥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①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使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②战后继续实施却加重了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新

2、经济政策战后经济恢复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①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②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①农业:固定粮食税②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租让,租赁)③商业:实行自由贸易④分配: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①促使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②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列宁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2.列举“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表现:P138(1)经济:①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实行单一公有制,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②在经营管理体

3、制上,国家通过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对经济直接管理,排斥市场调节③在经济建设方针上,优先发展重工业(2)政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高苏维埃成为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党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手中。(3)文化:采用行政手段对学术文化领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3.认识斯大林体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该体制的积极作用:①经济: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苏联30年代工业化的迅速实现、40年代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二战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②政治:保证了党

4、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稳定。(2)该体制的局限:①经济: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大包大揽的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②政治:导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大清洗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③文化:日趋单一,创造性受到极大压制。(3)经验教训:(参考:)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②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⑤应注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附一: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因素(人教版):①外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

5、胁;②内部: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制约③斯大林的个人因素。附二:苏联工业化建设:135页(1)目的:①(因在资本主义包围下)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②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2)进程:①1925年提出方针②1928年开始一五计划③1937年基本完成(3)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追求高速度③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资金主要来源于对国内农业的掠夺和高积累)(④依靠国家有计划的投资完成)(4)成就:①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②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占据绝对优势③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5)成就原因:①苏

6、联人民的爱国热情②政府的重视、农民的牺牲、高度集中体制的作用、科教的发展③利用资本主义大危机,大力引进外资、设备、技术和专家。附三:农业集体化:P137(1)原因:①个体小农生产难以满足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对粮食需求的大量增加②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直接原因)(2)进程:1927年方针、1929年开始、1937年完成(3)特点:违背自愿原则,通过行政命令强迫农民加入;对抚弄采取消灭政策;(4)作用:①为解决工业化继续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②局限:只为配合国家工业化,不可能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人教社旧教材:与当时农业生产力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

7、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4.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改革开始的原因:①改革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②改革的可能性: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出现改革契机(2)改革历程:领导人项目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间1953-19641964-19821985-1991内容①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产品收购价格,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