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药》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高中语文《药》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ID:29385009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药》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药》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药》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药》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药》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药》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药鲁迅教学重点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3、学习作品明线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方法与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媒体设计: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学法指导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题解文题《药》有着揭示主题的作用,可以有三种理解:①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象的医治病者的良药;②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也决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③只有唤醒

2、群众,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等群众对他牺牲的反应,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的重要,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二、主题主题具有多义性,如: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副题旨是革命者的寂寞。从消极方面看,是“反封建”,从积极方面看,是要求“科学与民主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虐杀革命幼苗。只有彻底地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推翻吃人的封建社会,“扫荡这些食人者”,人民才能解放。写封建文化的残暴、凉薄、自私和人民对革命的茫然无知。暴露封

3、建迷信害人。三、情节、结构、线索小说的情节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华家的故事是明线夏家的故事是暗线,情节以事为序展开,两条线索通过“人血馒头”、康大叔,并行、交织、融合、塑造了人物,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四、学习课文1、介绍时代背景:本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于辛亥革命,早已作出正确的评价,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所以这次革命最后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创作了这篇小说。秋瑾(1875——1907)子

4、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小说中夏瑜的名字就是根据秋瑾的名字仿造的。夏——秋——季节瑜——瑾——美玉2、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各部分所写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②归纳各部分的内容,理出文章结构线索。(附:双线结构图)情节华家(明线)时间地点夏家(暗线)↓↓↓开端:老栓买药→秋天后半夜←→刑场←夏瑜就义↓↓↓发展:小栓吃药→当天早上←→茶馆←夏瑜血被吃↓↓↓高潮:茶客谈药→当天上午←→茶馆←茶客谈夏瑜↓↓↓结局:华母上坟→次年清明←→坟场←瑜母上坟联想:康:左手——人血馒头右手——

5、屠刀清:思想欺骗武力镇压华、夏中国3、讨论①夏四奶奶上坟是明写还是暗写?为什么要这样写?明写。说明两条线索在坟场这地方汇合。选在坟场汇合意在表明两家都有着同样的悲惨结果,两家都是受害者。②是什么东西把两条线索暗中连接起来的?人血馒头。离开了人血馒头,两家的事就毫不相关。③双线连接的人物是谁?康大叔。④两条线索关系如何,各起什么作用?既是有主有从,有明有暗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明线通过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结果没治好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的罪行,揭示人民群众愚昧落后的现实。暗线通过夏瑜英勇献身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揭

6、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⑤作者为什么把夏家的故事作暗线安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描写“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故将华家的故事安排为明线;夏瑜的故事表现“革命者的悲哀”,不是全文的重点,这样安排,会使小说的主题更丰富,更深刻。B、本文写于1919年4月,尽管新文化运动已开始,马克思主义已开始传播中国,但五四运动尚未爆发。在鲁迅的生活阅历中,对革命的一面了解不多,因此,不能把革命者夏瑜作为重点描写对象。⑥作者为什么要安排一明一暗华家和夏家的故事呢,有什么深刻含义?A、华家和夏家合称华夏,而华夏其实就是中国,因为

7、中国古代称谓华夏;华家夏家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华、夏的悲惨遭遇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写照。B、统治阶级对华夏实行一文一武两手。康大叔代表了统治阶级,对华家实行文治(欺骗)。对夏家实行武功(镇压)。4、归纳什么是双线结构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双线结构就是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式。本文使通过具体的事物“药”贯穿全文的,我们就叫它“物线法”。五、课文研读(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开头写夜景和茶馆的环境气氛,有什么含义和作用?①夜景描写既交代自然环境,又交代社会环境,“月亮下去,太阳未出”是最黑暗的时候。②交代作

8、品主人公和故事发生的地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