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草莓》教案1 沪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1 沪教版第三册

ID:29384931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1 沪教版第三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1 沪教版第三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1 沪教版第三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1 沪教版第三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1 沪教版第三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1 沪教版第三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草莓》教案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

2、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教学设想:本课是之前选取入进入初中的一篇教材,作为自读课文难度也不大,学生读后基本上能体会文章的主旨,懂得青春的宝贵。所以重点在于通过品味文章的语句,找出草莓引发联想的语句,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写作手法,并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懂得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3、了解作家作品和相关背景自读预习要达到对以下知识点的掌握:(一)、作者简介伊瓦什凯维奇:即雅罗

3、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

4、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二)、相关知识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叶子有长柄,花白色。果实为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有的地方也称其为杨梅。(三)字词障碍1、字音字形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2、词语注释[疏落]稀疏零落。[妖艳]课文中指鲜艳,明丽。[兴味]趣味、兴趣。[察觉]发觉,看出来。[色调]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禀赋]

5、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心性]课文中指性情、性格。[再造]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馨香]课文中指香气、香味。3、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本文属于抒情散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听完《青春舞曲》虽然欢快,但是唱出对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再来感受一下席幕蓉的关于青春太仓促的诗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起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

6、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这是一首能引发共鸣的席幕蓉的《青春》与本文的情感有所贴进,也能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为课文的理解作好铺垫。初步感知课文思考文章标题为“草莓”,文章中写了不同时节的草莓,分别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含义?写到了夏(六月)和秋(九)两季的草莓。六月的草莓代表着青春的妙龄,而秋季的草莓代表着生命的成熟。这是一种类比的手法,有利展开文章的主旨升华。从标题展开去,由浅入深,体会到文章借草莓这一物象来表达深意的意图。深入课文体会:既然是用不同时节的草莓来类比人生的不同

7、生命状态,为什么前面三节都在写夏季和秋季的景色,是不是与主旨相悖,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六月:夏的芬芳九月:过一天,两天夏就会消失景物的比较只是要突出,变化只是人们在不知不觉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体物作者由景及物的写作手法,并从中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对中心的表达作用。品味语言,体会联想的作用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通过联想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这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