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殽之战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殽之战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ID:29383675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殽之战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_第1页
高中语文 殽之战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_第2页
高中语文 殽之战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_第3页
高中语文 殽之战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_第4页
高中语文 殽之战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殽之战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殽之战(选读文本)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本文选自《左传》鲁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前628—627)。公元前7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当晋文公(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时,曾经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穆公之女文嬴为妻,关系比较亲密。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晋逐渐强大;秦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盛,急于争霸。殽之战前二年,秦晋联合围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联盟,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派大夫杞子、逄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防备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发生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到了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新丧国君及杞子等当时在郑颇得信任,在

2、郑掌管北门锁钥能为内应的便利,不听蹇叔劝阻,悍然向郑进军。未料郑国已有准备,加上秦军自身的错误,袭郑失败,不得不退兵西归。此时晋乘机在殽山袭击秦军,秦军大败,三帅被虏。这就是所谓的“殽之战”。文章没有具体描绘战斗场面,而是着重铺叙蹇叔进谏哭师、王孙满观兵、弦高犒师、先轸论战等事实,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的结局。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蹇(jiǎn)悖(bèi)与师(yù)胄(zhòu)乘(shèng)犒(kào)腆(tiǎn)遽(jù)圃(pǔ)脯(fǔ)饩(xì)囿(yòu)轸(zhěn)栾(luán)衰绖(cuīdié)堕(huī)唾(tuò)累(l

3、éi)稽首(qǐ)殽(yáo)左骖(cān)戮(lù)秣马(mò)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通假字文王之所辟风雨(通“避”)束载、厉兵、秣马(通“砺”)堕军实而长寇仇(通“隳”)乡师而哭(通“向”)2.古今异义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古义:钥匙。今义:管子)穆公访诸蹇叔(古义:询问,征求竟见。今义:访问)无礼则脱(古义:疏忽大意。今义:脱离)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古义:您。今义:我的儿子)晋于是始墨(古义:从这个时候。今义:表顺承关系)彼实构吾二君(古义:挑拨离间。今义:构造,造成)国可得也(古义:为国都。今义:国家)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秦师遂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劳师以袭

4、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围之不继(动词作名词,后援部队)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动词作名词,恩惠)以乘韦先(形容词作动词,先行致送礼物)晋于是使墨(名词作动词,穿黑色衣服)秦伯素服郊次(名词作动词,穿素服)而以贪勤民(使动用法,使……辛劳)以闲敝邑(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让……清闲)以辱二三子(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受侮辱)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名词作动词,做买卖)子墨衰绖(形容词作动词,染黑)秦不衰吾丧而伐吾同姓(形容词作动词,为……而衰)请之帅(名词作动词,为……请求)5.文言虚词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尔何知?秦则无礼,何施之为?2.状语后置句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商人弦高将

5、市于周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使归就戮于秦使出使于东门之外晋人御师必于殽且使遽告于郑吾子淹久于敝邑五、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六、名篇名句不以一眚掩大德。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剖析:这是文章节选部分的第一句话,也是秦晋殽之战的开始。这句话在文中有交代背景的作用。在此之前二年,秦晋联合围郑,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联盟,秦背弃晋,私自单独与郑结盟,并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

6、守郑国,名为代郑设防,实际上是防备晋国。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夏郑文公卒,冬,晋文公卒。这一年对秦国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由秦穆公一手扶持的晋文公已逝,欲藉由晋文公入主中原已无希望,又得重新计策。此时,两年前留守郑国的杞子通报秦国,认为只要“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这可说是秦穆公苦候多时的机会,于是秦晋殽之战就在这种情况下拉开了战幕。2.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剖析:这是殽之战前蹇叔对战争可行性情况的分析。这段分析紧紧围绕了矛盾的三方秦、郑、晋展开。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了下文的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深谋远虑。这句话和后文中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3.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