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3407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项脊轩志》教案5 语文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写作特色。2、学习本文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重点难点:1、体味作者深情淡远的艺术风格;2、诵记全文,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简介、解题中国文人多雅趣,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才艺方面,也体现在他们生活的饮食起居上,尤其关注居住环境,居所不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成了文人的精神家园,因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刘禹锡《陋室铭》“唯吾德馨”,其何陋之有?
2、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把小屋看作“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他们或恬淡孤高,或陶醉自然,有诗意地栖居情怀。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专门为书斋作记,作者又是何种情怀呢?解题:志,名词,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轩,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车子,因而把像轩车的屋子、走廊都叫轩,今天轩用来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书斋茶馆;项脊:因江苏太仓项脊泾得名,因为他远祖归道隆曾居住于此,自号项脊生,书斋名“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本文又名《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作者当年的一座书斋,生动地追
3、溯了青年时代刻苦好学的生活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的一段“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文章由物及人,即事抒情,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淡,悱恻动人。读之,如品佳酩,余香久在,回味无穷。二、根据注释,通译全文。(完成练习二)(一)解决字音(二)词类活用1、内外多置小门名词作状语,在内外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面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4、垣墙周庭名词动用,砌上垣墙5、乳二世名词动用,哺乳,喂养6、亦遂增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三)解释字词1
4、、凡再变矣再,两次。2、先妣尝一至妣,母亲。3、妪每谓余曰每,常常。4、殆有神护者殆,大概。5、吾妻来归归,旧指女子出嫁。6、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7、余久卧病无聊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后多指言语、行动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四)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句3、使(之)不上漏省略句4、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第二课时三、指导分析课文(一)作者喜欢用一句话、一个词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我们把他叫做“文眼”,请找一找本文文眼。(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5、这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拨:在文中何位置?独立成段,意义何在?)明确:承上启下,实现过渡。(二)析“喜”文章叙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明确:修葺复新之乐,庭室闲雅之趣——多可喜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这里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
6、,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7、。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深挚的眷恋之情。(三)析“悲”1、说“悲”却未用“悲”字,用了哪两个同意义的动词?(明确:“泣”和“号”)因什么而泣,又因什么而号呢?明确:怀念先妣而泣,瞻顾遗迹,念及大母而号。(细节真切)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连起来的。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侍候过母亲
8、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