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2847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5.1.2《南州六月荔枝丹》精品教案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南州六月荔枝丹》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属于说明文。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说明文的问题特点、一般说明方法和顺序,注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物。二、教学目标(1)认知和能力:识记文中字词,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体会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2、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3、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
2、、文学性。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学案导学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检测字词掌握情况(给下列词语注音)红缯紫绡醴酪龟裂蒂部渣滓贮藏兼程祠堂萌蘖幅员广阔2、检测诗句掌握情况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出示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自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10段),分三个层次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第一层是第1段,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第二层是第2~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
3、形态(外壳、颜色、果形、大小)。 第三层是第6~10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膜、肉、核、花)。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荔枝果实,采用由外向内的说明顺序。第二部分(第11段~14段),主要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从全文看,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2、再读课文,归纳说明方法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更加生动。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把稀奇的荔枝品种比作“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运用列数据的方法,使得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如介绍荔
4、枝贮藏时说,“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又如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等等。 运用举实例的方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如唐明皇为了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如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例子。 应该指出,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比如引用古诗文,引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给人感觉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3、三读课文,体会
5、语言特点(1)、准确、简洁的说明性语言(学生结合课文实例说明)第12段,“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一句,加“现在知道的”就比较客观,因为“13种”仅是从目前发现的文献来判断,将来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那就不止13种了。如第13段,“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用推测的语气,实际上是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如第14段,“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能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盛产荔枝的地区”圈定的范围较小,有条件大力发展荔枝生产。语言的准确还表现在确数、约数的运用上,如“一年开花两次”、“大约重60克
6、”、“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达四五十克”等等。语言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周密上,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2)、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将课文语言与下面一段文字比较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革质,侧脉不明显。……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有芳香,圆锥花序。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
7、状,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摘自《辞海》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上。从标题开始,相继引用了陈辉、郭明章、邓萧、徐勃、杜牧、苏轼等诗人的诗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此外,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另外,本文的题目也极富文学气息。总结:本文语言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