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76485

大小:1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 ;③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想象能力 ;③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

2、观 。二、教学重点 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四、教具准备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五、教学流程 设问引入→“问题探讨”→体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六、教学过程 (一)旧知识回顾,在上节课中,通过对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我们明白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提问: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的选择

3、透过性表现在哪里?学生讨论1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2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3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不能通过。生物膜为什么会有选择透过性,它们是如何对不同物质进行选择的?我们知道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肯定跟它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二)创设情景现在有三种材料: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根据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探究细胞膜结构的好奇心。)学生: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

4、出。 学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告诉我们,细胞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胀大和缩小,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 学生:用塑料袋不能保证有物质的进出,普通布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弹性,因此只有选择弹力布。教师:实际上,弹力布也并不能完全代替生物膜。要找到更好的材料,我们还需要对细胞膜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教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科学家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经了一百多年时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科学家在继续深入研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段历史。一般来说

5、,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实际上是指其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形式,要研究细胞膜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化学组成成分。科学家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弄清了这个问题,现在我想让大家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假想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科学家,你会怎样去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成分?(提示学生,引导他们明白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还不能亲眼看到细胞膜,无法想像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通过什么办法进行第一步的探究呢?)学生:可以从现象入手,去进行推测。 教师:这就是生物学研究上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假说法。假说是依据实验和观察到的,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

6、胆的想象提出来的,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要正实假说还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这也是我们今天探究生物膜的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和科学家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问题(1):探究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展示材料①:欧文顿的实验及其相关的图片) 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7、胞。 教师: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假说? 学生: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教师:在得出结论之后,还有没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 学生: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 教师: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 学生: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 教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教师:直至20世纪初,科学家才能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表明,细胞膜的确含有脂质和蛋白质。从而以实验

8、说明了欧文顿的假说是成立的。提问: 细胞膜中的这些化学成分是怎样有机结合构成细胞膜的呢? 问题(2):探究这些物质是如何组成膜的? 出示资料②:1917年欧文·朗缪尔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铺展后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根据实验现象,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你会提出什么假说?学生: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