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3.2 形变与弹力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2 形变与弹力教案 鲁科版必修1

ID:29373144

大小:2.10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物理 3.2 形变与弹力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 3.2 形变与弹力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 3.2 形变与弹力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 3.2 形变与弹力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物理 3.2 形变与弹力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3.2 形变与弹力教案 鲁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第2节形变与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形变;(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4)会知道胡克定律,并计算弹簧弹力;(5)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体会“放大方法”,显示微小形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经历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体验探究方法。3.情感价值目标(1)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2)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2、用,关心科学技术应用与发展;(3)通过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冠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条件、方向的判断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要在练习中巩固。三、教具媒体1.演示形变用的面包、棉线、橡皮条、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玻璃瓶形变放大器等。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3.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边我们研究了重力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中

3、的第二种力——弹力。(二)教学过程设计1.形变[教师]:演示几个小实验:用手指压面包、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将钢条弯曲等。观察图片:跳板的形变蹦极竹片的形变吉它弦的形变橡皮泥的形变面包的形变[学生思考]:讨论观察到的各种实验现象中的共性与区别,发表看法。[师生讨论总结]:[板书]:一、形变(定义):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或者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联系上节力的作用效果)1、形变的类型: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注意:弹性形变也有一

4、定限度的,以后重点研究弹性形变,不加说明形变就指弹性限度内的弹性形变[教师演示]:用力压讲台桌或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瓶等。[提出问题]:讲台桌或地板、玻璃瓶发生形变了吗?又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形变?[教师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微小形变属于弹性形变)玻璃瓶的微不形变桌面的微小形变学生体会和感受其中“放大方法”的精妙之处[提出问题]:灯泡破碎、瓷瓶破碎的瞬间,又是什么形变?(范性形变)灯泡的范性形变花瓶的范性形变剑的弹性形变剑的范性形变2.弹性限度(定义):当弹性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这个值叫弹性限度。2.弹力的产生[演示并提出问

5、题]:压弹簧,或者拉弹簧(让学生感受)●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那么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形变后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又有什么作用呢?●弹力产生条件是什么?●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怎样?方案1:皮球的瞬间弹性形变弓的弹性形变撑杆的弹性形变蹦床的弹性形变方案2:演示实验:木块压在泡沫塑料上,泡沫塑料形变后对木块产生向上的支持力。弹簧拉木块时,弹簧伸长后产生对木块的弹力等等方案3:学生实验:每两位学生一组,用橡皮条或弹簧实验体会弹力的存在与相关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小结。板书:二、弹力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种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6、2、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可以举例说明)3、定性地分析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4、弹力的方向:跟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一致。三、实例分析与探究:1、分析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如何产生?大小、方向?把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书和桌面都有微小的变形。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弹力,压力。桌要恢复原状有一个向上的弹力,支持力。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2、分析:细绳对钩码的拉力,钩码对细绳的拉力如何产生?(大小、)方

7、向?钩码拉绳,绳拉钩码,使钩码和绳都有极微小的形变。发生形变的绳要恢复原形,对钩码产生向上的弹力(拉力)。发生形变的钩码要恢复原状,对绳产生向下的弹力(拉力)。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线收缩的方向。说明: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3.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提出问题:前边我们定性地研究了弹力的大小,下面定量地研究弹簧的弹力跟哪些因素有关。方案1:学生自行实验探究:在一个后面附有长度刻度的弹簧上面挂钩码,当钩码的数量增加时,弹簧中的弹力加大,弹簧的伸长增大,把读出的

8、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次数1234钩码数(个)    弹簧的伸长(厘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