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ID:29364304

大小:1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表面形态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地壳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地壳水平移动垂直于地球表面岩层状况岩层弯曲变形或断裂张开地壳抬升或下沉对地形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高低起伏、海陆变迁相互关系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搬到、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板块上,太平洋

2、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陆地和大面积海洋。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壳。(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板块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3、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注: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陵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

4、两岛---消亡边界。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版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构造运动和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1)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地质构造产生原因形态特征构造地貌倒置地形褶皱背斜当原本水平的岩层受到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弯曲隆起地形上,常形成山岭。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体疏松,易被流水、风侵蚀成

5、谷底。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变形地形上,常形成谷底或盆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断层地垒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错动。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两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庐山、泰山、华山;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断层构造地带,易受侵蚀作用,常会发育成沟谷、河流,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地堑注:判断确定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地貌的依据: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

6、岩层新→背斜一般成为山岭,有时也可成为谷底(地形倒置)。②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向斜一般成为山谷,有时也可成为山岭(地形倒置)。③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④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2)褶皱与断层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受力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岩层变化发生弯曲变形,但保持持续性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地形高大的褶皱山脉;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外

7、力作用后,常常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常形成谷地或陡崖;上升岩层形成断块山;段层面形成陡崖;下降岩层形成谷地。区别岩层未失去连续性岩层失去连续完整性实践意义向斜背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eg: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①石油、天然气埋藏区;②隧道的良好选址;③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①泉、湖泊分布地;②河谷发育;③铁(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要回避的地方。(3)地质构造规律及其意义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聚,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②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

8、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部为石油。③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位置: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经被侵蚀搬运掉了。④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