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62446
大小:2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3、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4、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
2、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一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材料二因
3、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设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老师整理: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过渡: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历程。讲授新课: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中,中国
4、被英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②有识之士(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下,面向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概况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问: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②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展示材料:材料1: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
5、志》材料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叙》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内容。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提问: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全面吗?通过这个设问,是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林则徐、魏源等只是引导了人们关注世界,而没能付诸实施。展示材料: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海国图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
6、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它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魏源也成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行者之一。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
7、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政局内忧外患。材料1:所谓“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张之洞(洋务派)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材料2:“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
8、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