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盲从_素材

理性与盲从_素材

ID:29361485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理性与盲从_素材_第1页
理性与盲从_素材_第2页
理性与盲从_素材_第3页
理性与盲从_素材_第4页
理性与盲从_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性与盲从_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性与盲从作文素材【释题】所谓理性就是人们指人们应该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变成自己的。而盲从则是盲目地附和随从,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分析。  【导写】因为理性,哥白尼发明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因为理性,韩愈发起古文运动,给文学注进新的血液;因为理性,丁肇中发现J粒子家族,使物理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为盲从,东施效颦终成笑话;因为盲从,燕国燕国寿陵人邯郸爬行;因为盲从,刘丽娟追星导致家破人亡。理性不盲从,才能使我们走对正确的道路,才能使我们又更多的收获,才能使社会获得更大的进步。  

2、【名言】  1、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  3、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4、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5、“凡有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独行其是。(竺可桢)  6、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人性的弱点》)  【感悟】  1、  盲从会让我们丧失生命财产;  2、  盲从会断送我们的前途;  3、  

3、盲从会阻碍科技发展,人类进步。  4、  理性可以使我们正确消费,节省财产;  5、  理性可以使我们正确投资,获得收益;  6、  理性可以使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7、  理性可以推动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8、  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让人理性;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会让人盲从;  9、  内心世界丰富让人理性;精神空虚,缺乏爱会让人盲从;  10、用知识武装自己让人理性;没有知识,愚昧会让人盲从;  11、有坚定的信念让人理性;没有坚定的信念会让人盲从;  12、有勇气挑战权让人不盲从;没有勇气会让人盲从;  13、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让人理性;人云亦云让人

4、盲从;  14、具有怀疑精神让人理性;一味听信让人盲从。  【典型事例】  1、非典面前的不盲从: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理性不盲从,这是非典时期广州人紧张不慌张心态的基础。2003年春节前后,广州对非典的恐慌达到了高潮。在记者会上,钟南山院士以其人格担保,呼吁市民保持理性。那句流传甚广的“非典可防、可治”通过媒体传播开去,迅速稳定了民情人心。与其说人们相信钟南山,还不如说是相信科学能够最终战胜非典病魔。  2、爱国方面的不盲从  :最近的 “家乐福事件”引起了一些爱国青年用极端的行径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但是,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但无益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文明形

5、象,而且还损害了我们的大国风范,更是中了西方反华势力的诡计:将我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引向非文明、非理性的方向发展,从而扰乱中国社会秩序,破坏奥运会前社会的和谐,并最终达到遏制中国走向大国复兴的丑恶目的。因此,我们惟有理性而不盲从,笃定而不冲动,我们才能冷静地对待问题;惟有文明而不粗暴,守礼而不极端,我们才能心怀宽容、面带微笑地向世界敞开怀抱。  3思想上的不盲从: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

6、苹果的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的回答:“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现在的学生也一样,人云亦云的还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教育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力提倡“不盲从”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造能力。  4、面对新闻不盲从:2007年10月12日,一组新近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成为媒体聚焦的中心。

7、照片拍摄者周正龙也在一夜间,从陕西省镇坪县山区的一位普通农民变成万众关注的新闻人物。这组照片的重大意义,在于发现了已宣告绝迹20多年的野生华南虎。然而始料未及,正当人们为野生华南虎的现身兴奋不已时,质疑声却从网络汹涌而起。最后,经过鉴定,华南虎的照片属于作假。  5、科学上不盲从:(1)1966年,丁肇中重做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测量电子的半径。丁肇中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物理学家推导出的理论相符合,因为早在1948年,理论物理学家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得出电子是没有的体积的结论。但是到了1964年,实验物理学家经过实验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

8、验结果。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