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15127

大小:7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8

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情分析: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初步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电性关系;已初步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的应用。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在《科学》教材中未涉及,但在初高中衔接教育中已作初步讲解,学生基本可以学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在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前两个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

2、纷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在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带入化学的微观世界。在本单元中主要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等内容,再在《化学2》中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2.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3.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

3、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素、同位素等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及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3.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让学生学会推理、归纳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

4、学探索的热爱。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领悟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学重点:1.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量的关系。2.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最外层电子的变化,以及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世界史上最早提出“原子”这一名词的人是谁吗?(学生中会有人说道尔顿、德谟克利特……)对,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哲学概念上的“原子”这一名词

5、,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在希腊语中,原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那么,现代意义上的原子又是什么呢?【投影】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硅晶体、以及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用原子书写的“中国”图片。【讲述】这是我们借助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得原子的表面,那原子的内部结构又如何呢?据报道,英国耗资3.8亿英镑、占地5个足球场的超级显微镜,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此项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当然科学家经其他实验研究已证实,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显然,从2500年前的古希腊到今天,“原子”的意义已

6、经发生了明显地变化。那么,2500年来,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的结构的呢?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又有哪些科学家对此作出了卓越贡献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27~28页的交流与讨论,并找到重要的科学家及他们的主要观点。【学生】学生阅读。【板书】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讲述】好,阅读完了,大家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足迹来认识原子。那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有哪几位呢?【讲述】在近代化学史上,最早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人是道尔顿

7、,在1803年,提出了具体的原子模型,建立了近代原子学说。那道尔顿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学生】(集体回答)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讲述】可是,在1897年,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并且发现电子是带负电荷的,且质量非常的小。由于原子呈电中性,所以汤姆生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中,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镶嵌其中,正负电荷总数相等。于是于1904年提出了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讲述】科学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做α粒子散

8、射实验时发生意想不到的现象。【投影】α粒子散射实验图片【提问】从这一实验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1、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2、中间有一个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且体积很小的粒子——原子核。原子核:核外电子【板书】卢瑟福:原子【投影】卢瑟福的主要观点:1、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2、中间有一个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且体积很小的粒子——原子核。3、电子随意地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过渡】后来,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经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实,绝大多数的原子核是由(1919年)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