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97470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8
《高三数学总复习 数列教案 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4数列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研究数列的有关概念,并运用概念去解决有关问题,其中,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及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有关概念,会根据一个数列的有限项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2.了解递推数列,并会由递推公式写出此数列的若干项.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猜想的能力.任务分析这节内容以往很少涉及,对学生来说,既新又抽象,所以,须要依靠实例进行教学.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应在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加以理解.由若干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难点,但这又是锻炼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的极好机会,应大胆让学生亲自归纳和猜想.教学设计一、问题情景传说古希腊毕达哥
2、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研究数学问题,他们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来表示数.比如,他们研究过1,3,6,10,…由于这些数都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如图44-1),他们就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1,4,9,16,…能够表示成正方形(如图44-2),他们就将其称为正方形数.二、建立模型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列的顺序要求,设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列的定义及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摆动数列等有关概念像1,4,9,16,…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就叫作数列.[练 习]下面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1)全体自然数构成数列0,1,2,3,…(2)1996~2002年某
3、市普通高中生人数(单位:万人)构成数列82,93,105,119,129,130,132.(3)无穷多个3构成数列3,3,3,3,…(4)目前通用的人民币面额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构成数列(单位:元)100,50,20,10,5,2,1,0.5,0.2,0.1,0.05,0.02,0.01.(5)-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6)的精确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与过剩近似值分别构成数列1,1.4,1.41,1.414,…2,1.5,1.42,1.415,…2.引导学生根据实例、项和第n项等概念发现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如:数列1,2,0,
4、-1,3,8,…,第1项是1,第4项是-1,……由此可以发现,对于一个给定的数列,当确定了项的位置后,这个数列的项也随之唯一确定.一般地,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N(或其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依次为1,2,3,…时的一系列函数值.[问 题]数列既然可以看作一列函数值,那么“这个函数”可以如何表示?一定有解析式吗?你能举出一些有解析式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讨论,探究,得出:数列可以用列表、图像和函数解析式来表示,从而,解析式即为数列的通项公式.三、解释应用[例 题]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2)2,0,2,0.解:(1).(2)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a
5、n=1+(-1)n-1,(其中n=1,2,…).注:对于(2),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不同的结论,从而发现,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2.下图中的三角形称为希尔宾斯基三角形.在下图4个三角形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请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像.解:如图44-3,这4个三角形中的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为1,3,9,27,则所求数列的前4项都是3的指数幂,并且指数为序号减1.所以,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n=3n-1.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见下图:3.设数列满足试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解:∵a1=1,注:像这样给出数列的方法叫逆推法.[
6、练 习]1.数列的前5项分别是以下各数,试分别写出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2.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n>1),试写出它的前5项.3.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n2-10n+10,那么这个数列从第n项起各项的数值是否逐渐增大?从第n项起各项的数值是否均为正数?四、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1.已知数列{an}满足,问:此数列有无最大项和最小项?2.通常用Sn表示数列{an}的前n项的和,即Sn=a1+a2+a3+…+an.已知{an}的前n项和Sn=n2-3n+2,试求{an}的通项公式.一般地,如何用Sn表示an呢?点 评这篇案例通
7、过实例阐述了数列的有关概念,注意揭示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情景设计新颖,合理;问题提出得准确,恰当;总体设计完整,清晰.另外,该案例还关注了学生科学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美中不足的是,自“问题情景”到“建立模型”两个环节的“交接处”显得有些跳跃,步骤有些过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