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89425
大小:6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18
《聚焦问题突出重点转变作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聚焦问题突出重点转变作风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2016年8月4日)同志们: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无锡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扎实践行“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工作总要求,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讲三点内容,供大家讨论。一、深刻领会李侃桢厅长在全省国土资源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7月27日,省厅召开全省国土资源年中工作会议。李侃桢厅长强调,要加强对新形势的分析研判,准确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双控”行动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
2、着力点,将重心沉下去,重点要在“实”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在“效”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双提升”行动向纵深推进。李侃桢厅长要求,下半年全系统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鼓足实干劲头,做到靶向更精准、举措更务实,以“六个再”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17—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再加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二是推进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加力,全力服务保障稳增长、调结构;三是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再深入,促进“双提升”行动取得更大成效;四是推进改革创新落地见效再加快,持续增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动力和活力;五是实现国土民生建设再强化,将共建共享要求落到更实处;六是夯实基础工作再发力,
3、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系统干部要认真贯彻李厅长的讲话精神,结合我市实际,逐项贯彻落实六大目标任务,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准确把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一)面临的形势和要求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要求。2015年底,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和释放经济增长动力,提高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和产出效率。可以说,经济活动离不开土地承载,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土地政策发力,从而实现“三去一降一补”,释放资源利用的空间和潜力,推动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上中高端水平。具体而言,去产能要求国土部门优化资源配置,重点保障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
4、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地,倒逼节地标准提高,推动优胜劣汰;去库存要求国土部门因地施策,住宅库存多的区域要控制供地,允许多余房地产用地按规定转换用途利用,促进房地产用地及房地产去库存;去杠杆要求国土部门有效配合相关部门防控债务风险;降成本要求国土部门加快推进—17—行政审批制度、土地供应方式等改革,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补短板要求国土部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精准扶贫,支持薄弱领域加快补齐发展短板。2、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
5、建设的意见,都对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今后五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的关键时期,是积极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却面临着“三个没有变”(资源市情没有变,资源支撑保障发展的地位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态势没有变),但大量投入资源、粗放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面对资源禀赋差、环境污染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实现经济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结构优化,需要我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推进耕地数量质量
6、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现土地科学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7—3、“双控”行动带来的新要求。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双控”行动,这是调控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的现实路径。我市是一个经济强市、人口大市、资源小市,土地开发强度高,人均耕地面积不足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的一半,我市面临着发展无空间、占补难平衡等难题。如何落实“双控”要求,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走出一条低消耗、高效率、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7、之路,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就当前而言,我们需要立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市情,从根本上改变外延扩张的用地方式,强化规划管控、用途管制和布局优化等,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土地开发强度,通过推进存量土地盘活消化、闲置土地清理、低效用地再开发、废弃工矿用地复垦整理、农村空闲宅基地有偿退出等途径和渠道,推动建设用地减量与用地效益提升,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效益、更高质量的发展。(二)面临的机遇1、工作环境日趋向好。今年以来,省市领导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