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280504

大小:9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8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雪》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色彩极为明丽的篇章之一。文中景物描写细致生动,语言凝练形象极富诗意。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但由于它是一篇散文诗,表现手法艺术性强,而且作者的思想博大丰富,所以对初中生而言,能准确透彻地解读文本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    二、教学设想  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教学这类文章应追求诗的灵性飘逸与思的深邃宽广的融合,要既有字词句篇的感知品味,又有互文阅读、自主探究的深思熟虑。同时,还要致力于多向性的对话:与文本对话,品味语言的诗意;与作者对话,把握思想情感i与评论

2、家对话,提高鉴赏水准;与自我对话,敞亮精神视野。一言以蔽之:在诗与思之间走进文本,走进鲁迅先生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走进鲁迅先生柔软而坚硬的灵魂,打好“精神的底子”。    三、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其诗意之美。  2.细读文本,赏析探究,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拓展阅读,感受鲁迅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净的灵魂。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还原写作现场  1.教师用平静舒缓的语调叙述: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12月31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雨雪。……下午霁,夜复雪。”翌日,天放晴而有风,鲁迅在日记中又写道:“大风吹雪盈空际。”这

3、七字颇富诗意。可见作者“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陆机《文赋》),此时已萌发创作冲动。十七天后,题为“雪”的散文诗便诞生了。(投影显示)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看看1925年1月,鲁迅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这“雪”又寄寓了他怎样的人生理想。下面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进入他笔下的雪的世界。    (二)走进文本,感受诗意之“雪”  1.教师导语  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散文诗诗化的语言之美要靠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文本,举例说明文本的诗意体现在何处。可仿照下面的表述方式叙述(投影显示):  诗意的雪美在色彩

4、……  诗意的雪美在画面……  诗意的雪美在想象……  诗意的雪美在语言……  诗意的雪美在…………  2.讨论交流  例1:诗意的雪美在色彩缤纷。“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一句中描绘色彩的有: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突出了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点。  例2:诗意的雪美在画面奇丽。“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无边”突出“旷野”的“旷”,“凛冽”突出天气寒冷,前两个短语突出北方雪花环境的险恶,“闪闪”既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形的描摹,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而且契合雪

5、花的特点,充分表现了雪花同严寒抗争的品格。  例3:诗意的雪美在想象丰富。“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极壮健”联想到生命的活力,“处子”表现青春的美丽,让人仿佛嗅到了江南的雪中充满的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例4:诗意的雪美在语言简洁凝练。“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一句中,“冰冷”“坚硬”“灿烂”三个修饰语,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不同角度写出了雪花“冷”“硬”“白”的特点,显示了雪花不向严寒屈服的品格。  ……  互动对话时要把握以下两点:  (1)生成性问题应相机引导。如:诗意的雪美在语言的

6、节奏感,如结尾3段文字长短句相间,整散结合,节奏明快富有气势;再如:诗意的雪美在意象,如“塑雪罗汉”一段文字。  (2)在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及时进行评价,充分感受诗意的雪。    (三)细读文本,领悟思性之“雪”  1.教师导语  《野草》多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不大容易理解,如何理解《雪》的思想情感呢?  (投影显示)  走进雪国,感知画面特点  走近鲁迅,体悟作者情感  (知人论诗 文如其人)  2.走进雪国,感知画面特点  思考讨论:(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2)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后板书:(1)记忆中的江南雪景、现实中

7、的北方雪景。(2)前者:滋润美艳、相互粘结、蕴涵着春温、晴日下渐消释;后者:冰冷坚硬、如粉如沙、抗击严寒、晴天里蓬勃奋飞。)  3.走近鲁迅,体悟作者情感  (1)知人论世法:请同学们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当时作者的生活、思想情况,谈谈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旧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当然没有什么言论自由,但鲁迅不会屈服,他要把心里想的通过他的笔端流露出来。  学生再读文章后展开讨论,明确:对记忆中的故乡江南有一种怀念之情,对现实中的朔方的雪有种赞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