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吆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吆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279946

大小:9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8

八年级语文下册 《吆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吆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吆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吆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吆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吆喝》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如今的中学生对“吆喝”不太了解,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城镇,对小贩的“吆喝”更加陌生,对于旧式的“吆喝”那几乎就是闻所未闻了,这就给本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所以我想,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非常必要,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者课前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模仿一两句当地的“吆喝”,对于学生了解其作用和特点,更好地学习本课,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会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应多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材分析:《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回忆

2、性散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不同地区独特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学情分析: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加上内容并非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所以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阅读障碍。但本文结构还是很清晰的,只要去繁从简,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句,应该很快能把握全文,感知内容。而学生经过前一段的

3、阅读训练,大多数能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这堂课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本文教学中宜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教学时先由生活现象或教学媒体示范,使学生对吆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在自读中品味语言。学习课文之后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兴趣。实现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1、向长辈了解或上网查询过去商贩吆喝的内容和声调,能做简单的评价。2、走上街头或集市,倾听吆喝,记录吆喝内容,并能模仿一两种。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体

4、会作者的感情。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教学难点:1.生动幽默的语言。2.结构安排独特。教学方法:单元阅读教学法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一、导入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播放VCD)注意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他们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

5、法。明确:声音响亮,吸引人,好像在唱歌;叫卖的内容合乎自己货物的特点;等等。吆喝在当时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走进萧乾的《吆喝》,跟着作者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感受那种艺术的魅力。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招徕(Iáі)钳形(qіán)铁铉(xuàn)囿于(yòu)隔阂(hé)馄饨(hún)(tún)佐料(zuŏ)饽饽(bō)小钹(bó)雪花酪(Iào)海棠(táng)蘸(zhàn)兜里(dōu)秫秸杆(shú)(jiē)卤煮(Iŭ)山楂(zhā)荸荠(bí)(qí)荞麦(qiáo)马趴(pā)嘞(Iei)2、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

6、)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的题目是《吆喝》,到底作者写的是哪个地方的吆喝?写了哪些吆喝声?2、本文写了这么多这么杂的吆喝声,却显得仅仅有条,一点都不散乱,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注意把握关键句和过渡句。)明确:时间顺序(从早到晚、一年四季)3、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那些语

7、句中可以看出来?明确: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从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四、提问: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 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 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