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62163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8
《五年级语文下册 草船借箭 6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10个;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会用“要是……就……”、“果然”、“神机妙算”各写一句话。 4.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弊,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弊,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
2、分内容改写而成的,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渚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
3、曹的人。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
4、结合课文第2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①接受任务 ②作好准备 ③草船借箭 ④按时交箭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作业本上第1、2、3题。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都”、“更”、“了”、“只”组词。二、学习课文一、二段。 1.读一、二段。 思考:赤壁之战时,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 2.出示思考题预习。 (1)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下军令状,保
5、证3天之后交10万枝箭?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请他帮忙? 3.讨论交流。 4.再读课文一、二段。 思考:(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5.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6.反馈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
6、的才干)。 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找出书中明确说明周瑜要陷害诸葛亮的话。 (周瑜对鲁肃说的:“这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②书上哪些地方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7、?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时说的几句话(“不过……就完了”)。 朗读练习。(齐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 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
8、;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二段中的对话部分。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书上从哪儿看出?(长叹不如) 长叹什么?(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