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61283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8
《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沪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桂林山水关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在此基础上,能积累和运用这些词语。2.学习抓重点句子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对“啊”的变音及对文中比喻句和排比句的朗读体验,感悟桂林山水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有如此优美的景致。4.知道课文第2、3两节的写法,在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或图片时,能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游览过的名胜的特点,并仿写。【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桂林山、水景色的特点(重点)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进行仿写。(难点)【教学准备】教师:
2、相关课件及图片。学生:1.借助字典理解词语,读通课文。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3.搜集有关介绍桂林山水的资料或图片。自己喜欢的旅游照片,简介景点。【教学过程】一、导语入手,明确重点(读导语)告诉我们什么?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二、图片导入,诱发兴趣。1.(出示图片1:黄山猴子观海图;图片2:黄河奔腾:黄河壶口瀑布,主瀑和副瀑连成一片,绵延上百米,奔腾咆哮。)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又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语说一说。2.(出示照片投影:桂林的象鼻山)04年老师有幸游览了一方胜地。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猜猜这张照片,老师是在哪个旅游景点拍的?3.(学生交流,出示)
3、桂林山水甲天下(齐读全文中心句。)理解:“甲”的意思?(第一)4.写全课题。桂林山水说明:由图片直观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通过学生讲述自身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将自己的桂林山水照片和亲身体验向学生简介,直观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出发,荡舟漓江,观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吧!(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说明:播放课文录音,同时课件展示:桂林风光的画面。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直观的视听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使学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想学,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桂林山
4、水》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2.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为什么题目是“桂林山水”,而课文先写水,后写山?为什么把漓江的水和大海、西湖作比较?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比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有些问题在课文分析中落实解决。)3.学生读课文(指名分节读),(1)纠正字音(2)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给课文每小节列个小标题。(第一节: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节:漓江的水;第三节:桂林的山;第四小节:山水相映美如画。)三、图文结合,理解关键语句和段落、情感
5、朗读。1.学生自由读2、3小节,“桂林山水甲天下”,它的山水有什么特点呢?(用浪线划出山的有关语句,用直线划出水的有关语句。)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划这些句子。3.集体交流:(1)写出了山、水的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谁能用关联词把山和水的特点概括一下?(又…又…不但…而且…)其实这两句话就是2、3小节的节意概括。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险。能让人感到美吗?所以和课文中的句子比较,还是课文的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呢?(2)2、3小节中的这些句子,到底让人感到美在哪里呢?(关键词、比喻句的理解和运用)(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
6、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分成六句话出示。)漓江水的特点:(出示图片)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受)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看见的)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理解“无暇”——玉上没有斑点。)(想到的)指导“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ā);真绿啊(yā)、真奇啊(yā);真秀啊(wā)真险啊(nā)。(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说明: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ā),清啊(ā),绿啊(yā)]和三个并列分句的递进语势(声
7、音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才能表达出漓江的水“静、清、绿”到极点的特点;桂林山的特点:(出示各种形态图片)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秀——像屏障,像竹笋,色彩明丽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1)品句中,逐句指导朗读好六句话。齐读——指名——评议——互读-——师引读。说明: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关键词、比喻句的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