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鄂教版

ID:29252752

大小:1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鄂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鄂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案教学目的:①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②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③能欣赏作品的写作风格、修辞技巧及特色。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教学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第1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略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①准备四个装有无色透明的水的瓶子,分别是开水,盐水,柠檬水,及糖水②找四位同学上台,先询问他们心中猜测的是什么,喝后说出里面分别是什么水,再说出他们与原来心中所想的答案一不一样,有没有差别。③结论:看起来也许并没有很大差别,但

2、不同就是不同。胡适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集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于一身,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还获得三十五个“博士学位”。今天我们从他写的《差不多先生传》中可以了解他的一些思想,获得一些启示。2、揭示目标:①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②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③能欣赏作品的写作风格、修辞技巧及特色。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差不多chà瞪dèng2、积累下列雅词:①精明②焦急③算帐④称赞⑤榜样⑥人人皆晓⑦处处闻名⑧从从容容⑨断断续续⑩愈传愈远2、作者

3、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胡适,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人。生于清德宗光绪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卒于民国五十一年,年七十二。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及校长、驻美大使、中央研究院院长。毕生提倡白话文学,阐扬科学文明,鼓吹民主自由,对我国近代学术思想影响很大。着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书。背景资料: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写于1924年。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的,叫做“他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做“自传”。3、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①说说的文章主旨──本文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

4、行事态度正是中国积弱的病根,期望国人警惕觉悟,革除陋习。②快速分析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介绍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特点。第二部分(4—10)记叙了差不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第三部分(11—12)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仿效他。三、讨论: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1、齐读第一部分后,讨论回答(1)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是说全国各地都有「差不多」先生,反讽中国人缺乏求真的精神。(2)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其中“中国”与“全国”相连有什么意义?因为“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每天挂在大

5、家的口头上。像差不多先生这样的人在中国到处都有。他身上所存在的劣根性:做事马虎、不肯认真,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通病。他因坚守“凡事只求差不多”的原则而死,死后人们还称赞他有德行,给他取法号为“圆通大师”。可见,他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是“中国人的代表”。(3)他的个性特点怎样?凡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2、默读第二部分,归纳差不多先生做了哪些“差不多”(苟且马虎)的事?(1)事物耳朵听得不分明,没有用心去想。(2)空间记性不精明。(3)数字做事苟且敷衍,思想不精细。(4)时间没有时间观念,草率随便。并讽刺国人凡事不守时通病。(5)生命死到临头,仍是不改

6、其马虎、不认真的度。这些事例,都表现了差不多先生苟且马虎的特点。3、小结:文章中的差不多先生无疑是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身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最后为此搭上了性命。他至死不觉醒,临死的时候他还在说:“活人同死人差不多……”愚顽至极,可是这样一个人,在他死后还有人称赞他,仿效他,简直令人不可思议。那么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呢?4、读下面的句子,品味其语言内涵和手法(1)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他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他有鼻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他的记性不很精明。用夸张的语言和漫画的手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差不多先生的长相和特征,突

7、出了差不多先生苟且马虎的个性。体现了语言的讽刺性。(2)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圆通大师”这个法号,更含有处事圆滑、遇事苟且敷衍、不坚持己见、无可无不可的渡和深意,语带双关,更具嘲讽的意味,而与佛家所谓「圆通」境界实在大异其趣。(3)……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指差不多先生死到临头,仍是不改其马虎、不认真的度。5、从文章的

8、语言和选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