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旋转变换 教案 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旋转变换 教案 北京课改版

ID:29245853

大小:83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旋转变换 教案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旋转变换 教案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旋转变换 教案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旋转变换 教案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旋转变换 教案 北京课改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旋转变换 教案 北京课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旋转变换教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第25章第2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变换,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2.使学生经历对旋转图形的欣赏、分析、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通过多角度地认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旋转变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教学难点:探索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手

2、段:常规教学用具,计算机及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问:你能举出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例子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计算机演示动画图片.教师向学生说明: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的指针、电风扇的扇叶、车轮等,在它们的转动过程中,就包含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旋转变换.通过举出与旋转现象有关的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旋转的感性认识.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旋转变换问题1:这些旋转现象有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安排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抽象出数学图形的旋转变换的特点.学生回答问

3、题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修改、补充,总结出这些旋转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绕定点转动”.问题2:你能尝试叙述一下“旋转变换”的概念吗?引导学生类比“平移变换”的概念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达成共识后教师进行板书.(板书)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得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变换,简称旋转.问题3:你认为在旋转变换的概念中,哪些是关键的字词?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回答,在其他学生补充后,教师指出:旋转变换的概念中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定点、方向、角度是影响旋转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介绍和旋转变

4、换有关的知识:定点O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A经过旋转到点A′,那么这两个点叫做旋转的对应点.问题4:钟表的指针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是否发生改变?电风扇扇叶的转动呢?学生就问题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共识.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并进行板书.2.探究旋转的性质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个图形的旋转过程,请学生观察后进行思考.观察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图1通过解决问题1,总结出旋转现象的特点.通过解决问题2,抽象出旋转变

5、换的概念.通过解决问题3,抓住旋转变换概念中的关键词,认识旋转变换概念的本质.通过解决问题4,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了旋转变换概念的内涵.思考(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了多少度?(2)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旋转到了什么位置?(3)请写出图中所有的旋转的对应点.请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具----三角形纸板,在实物投影上一边演示操作一边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学生明确了此图形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的对应点”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测量.测量(1)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的度数.(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拿到下

6、发的图形(图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测量,并由各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每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师生达成共识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将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呢?学生和教师一起借助课件的演示进行观察、分析和验证.推广(几何画板课件的演示)如图,△ABC绕某一点O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A′B′C′的位置.①观察图中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长度的关系,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的关系,上述结论是否成立?②改变点O的位置,再对△ABC作旋转变换,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来源:学+科+网]在学生回答

7、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结论进行归纳.“探究旋转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采用“观察—思考—测量—推广—归纳”的模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旋转性质的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验证,经历归纳旋转的性质: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应用知识,培养能力ABCED[例1]如图2,△ACB与△ADE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B和∠ADE都是直角,点C在AE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