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34610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交友之道》学案冀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交友之道》学案学习目的1疏通课文,积累有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2准确理解课文涉及的交友之道,评析其中“恭”“敬”“兄弟”等概念一、课文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前两段提出了交友要慎重、认真对待,接下来通过管宁与华歆、王安石与孙少述交友的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接着作者又分析了如果朋友之间出现了误会和矛盾该如何处理。在这个问题上,作者也摆明了自己的观点:真诚和宽容是挽救友谊的良药。全文共七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讲交友需要慎重,因为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影响极大。第二部分(3~4段):通过管宁与华歆、王安石与孙少述交友的事例
2、,说明了古人交朋友是都是非常慎重的。第三部分(5~7段):通过歌德与席勒交友的事例,说明真诚和宽容是化解朋友间矛盾的良药。二、文言文基础知识1、虚词的用法(1)者仁者,其言也讱。翻译:仁义的人,他说话很谨慎。能使枉者直。翻译: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翻译:那求名声的,表面追求仁义行为上却总违背。富而好礼者也。翻译:是富贵而喜好礼仪的人。士卒亡者过半矣。翻译:逃跑的士卒超过了一半。君子所贵乎道者三。翻译:君子所重视的道义有三个方面4(2)则君子不重,则不威。翻译:君子如果不庄重严肃,那么就不能树立威信子行三军,则谁与?翻译: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和谁在一起共事呢
3、。然则师愈与?翻译:既然这样,那么谁能与子张比呢?今则无。翻译:现在却没有了。德则不兢,寻盟何为?翻译:仁德如果不能坚持到底,那么结盟又有什么用呢?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翻译:如果没有固定不变的产业,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心。2、句子①焉知来者不如今也?翻译: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疑问)②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翻译: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判断句)③异乎吾所闻。翻译:和我听说的不一样。(倒装句)④人皆有兄弟,我独忘翻译:人家都有兄弟,只要我没有。(省略句)⑤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翻译:办丧事不能不努力,不被酒所困扰。(被动)三、归结课文内容,:思考•探究一学习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
4、孔子的交友之道有道理吗?请说说他给你的启发。4答:孔子的交友有原则和标准,一个基本原则就算要有道德修养(仁义),三个标准:是否正直,坦诚与否,有无知识。如果把这些标准原则抽象出来,自然是有道理。我们交友要以精神满足为基本原则,不应该以物质功利为目的,还有要诚恳,做诤友。值得指出的是,友情固然是一种精神,我们以友情为重,但是这种精神的呈现还必须有表现的物质形式做载体,既不能一这个载体的物质价值来衡量情谊的轻重,有不能“虚无主义”地以为,反正我心里有对方就行,吝啬得连句问候语都没有。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根据这个句子辨析“恭”与“敬”的异同,并说说怎样理解“
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答:“恭敬”都是恭谨有礼、不怠慢,彬彬有礼。不同在于“恭”侧重内心,多指做事严肃认真,“敬”侧重外在表现,多指与人交往的谦恭态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子夏劝慰司马牛的话,按照原文本义来理解,就是子夏希望司马牛别为失去兄弟难过,认为只要自己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就能结识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可是这句后来被广泛地引用,更多地表达着中国人的一种交友的理想,也演绎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少桃园结义的故事。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这种宗法式社会因为缺乏结合力,只能靠血缘维系人的关系,可是在现实社会里,弑君杀兄每每成了争权夺利的基本形式,所以,这样故事恰恰是生活在稀缺兄弟
6、之情的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我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方面,我们传统社会不屑“利益”,还企图克制人的利己性,从来也没有思考过怎样划定各自的利益边界;另一方面,我们又高唱着“仁义”道德之歌,企图用这样“德”来治理社会,却不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设,因此,许多“伪君子”应运而生社会诚信大量流失,让人生活在“孤独”中,不敢“与陌生人说话”,使人们交往的成本成倍加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今天当我们理直气壮追求个人幸福的时候,更应该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清理,批判地吸收。四、《交友之道》注释及译文1、逢(péng)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
7、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耳①,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zhúo)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yú)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