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28848
大小:8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论语》十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3、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并说出句意。能力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2、培养文言翻译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并背诵翻译课文。2、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积累实虚词文言知识。3、理解课文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
2、己的言行,学以致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韵味,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2、评点、质疑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写法进行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生积极性3、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教师解说孔子及其影响导入课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
3、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的作必要的修正、补充。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词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性情。学生大声
4、朗读,教师指导。(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并用多媒体展示:人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质疑交流:就课文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3、读后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四、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第一则1、自由朗读第
5、一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时:经常。习:“温习”或“复习”。说:“愉快”或“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第二则
6、1、自由朗读第二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三:多次。省:反省。吾身:我自己。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已,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第三则1、自由朗读第三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而:然后。知:领悟。
7、以:凭。为:做。矣:语气语,了。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第四则:1、自由朗读第四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而:却。则:就。殆:有害。罔:迷惑无所得。2、结合注释小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