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

ID:29212471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7

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1页
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2页
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3页
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4页
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5页
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6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闺塾 哀江南知识精讲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闺塾哀江南知识精讲一.本周教学内容:第十五课《闺塾》(自读课)第十六课《哀江南》(自读课)第十五课《闺塾》(自读课)一.学习目标:1.分析本出戏中三位人物的鲜明形象。2.品味风趣、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特色。3.理解《牡丹亭》的思想内容。二.文章简析:(一)作家作品: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诗集《红泉逸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

2、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共五十五出。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  《闺塾》是其中的第七出。《闺塾》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基础。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杜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

3、地体现了春香、塾师和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三.重点解析:(一)人物形象1.春香:杜丽娘的侍女和伴读,天真、直率、顽皮、娇憨、泼辣、大胆、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很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敢开先生的玩笑,无视封建礼教、师道尊严,和杜丽娘相比,更富反抗精神。2.杜丽娘:大家闺秀,生于名门宦族之家,长于深闺之中,从小受到严格的管束。她的性格较复杂,外在的表现与真实的心理并不一致,她知书达理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她出于礼节上的尊重,对陈最良的态度始终是恭谨的。但是她同春香一样讨厌陈最良的说教,向往高墙大院外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及对个性解

4、放的追求。3.陈最良: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他的名字,就含有作者对他的讽刺。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举止充满酸溜溜的味道。他的身上暴露出封建社会一些知识分子的共同弱点,体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二)鉴赏风趣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剧中三个人物语言各有特色,鲜明地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春香言辞犀利,快人快语;杜丽娘说话不多,含而不露;陈最良喋喋不休,一本正经,满口酸话。杜丽娘与陈最良的对话,表现了常规的师生关系;她与春香的对话,则表现了两人主仆兼伙伴的关系。四.难点解析: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光彩的巨作,它写理想、叙爱情,织之以奇思异想,使文章放射出浪

5、漫主义的灿烂光芒。本剧的浪漫主义集中体现在“梦境”,以“死”抗争“幽冥”等方面。课文节选部分虽未有突出的描写,但也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本课节选的段落主要成功在于表现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和禁锢上,杜丽娘足不出户,连花园都不涉足,在封建家长的约束下,从行动与思想上接受着所谓的教育,实则是心身残害,身居深闺,实属“囹圄”。春香是灰暗中的一个亮点,她机智、大胆,在与陈最良的对话中,有一种让人痛快之至的感觉。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虽不能为人们指出通往美好生活的路径,但却以他的方式给人们以反抗精神上的鼓舞。第十六课《哀江南》(自读课)一.学习目标:1.品味曲词慷慨悲歌、哀切感人的语言特点。2.鉴赏作品情

6、与景的关系。3.体会作品的兴亡之感。二.文章简析:1.《哀江南》景与情的关系这套曲子自开篇两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之后南京各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堪称借景抒情的佳作。2.写作特色(1)景物描写极尽铺陈,突出凄凉,各节选之曲词犹如一幅幅国破残败之图,作者精心地把它们组织在一起。(2)对比手法的运用:眼前的景物与昔日之景之比,展现了国破山河亦不在的

7、哀伤。(3)直抒胸臆手法的运用:作者借苏昆生的唱词,抒发了深沉的故国哀思、为国忧心的感情。尤结尾一句“放悲声唱到老”更将全曲推向感情的极点,强烈的亡国之痛,并点明全篇主旨。3.品味本篇的语言要点讲究方法,抓住关键。这套曲子寓情于景,虚实相生,借词造境,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色彩凄迷,音节哀响,值得仔细品味,一要品味某一词语在艺术境界构成中的作用;二要联系全句、全段乃至全篇作具体分析,注意前后的关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