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88689
大小:9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八年级物理全册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沪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教学难点:力臂的画法及杠杆的运用【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
2、:同学们,你玩过跷跷板吗?我们欣赏一段动画,(学生热情高涨,兴趣大增)师:欣赏完动画,我们来动动手,比赛拔钉子,介绍提供的各种器材,看那组用的方法的最多,最省力的是哪种方法?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借助一些工具就能容易的完成一些活动投影: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画面(撬棒、压水井手柄,羊角锤撬钉子)师:结合你看到的动画及使用的工具找到这些工具的共同点【自主预习案】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3.作杠杆五要素示意图的步骤:先明确___________,再作出使杠杆转动的力和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___
3、________力和_________力,要注意,这两个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就都应在__________上;再由支点向这两个力的作用线作_______线,分别标志出________到两个垂足的距离,即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4.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状态。5.杠杆平衡条件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_____________总结出来的,其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6
4、.根据杠杆使用活力情况,可将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动力臂_____阻力臂,动力____阻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费力杠杆:动力臂_____阻力臂,动力____阻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臂杠杆:动力臂_____阻力臂,动力____阻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案】探究点1:力臂的画法关于力臂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的数学模型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点”为杠杆的支点;“线”是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需要引起注意
5、的是:千万不能把力臂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 (2)作用在同一个点上的几个力,若它们的方向不同,那么力臂一般不同。 (3)若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那么这个力的力臂就一定为零。 力臂的作法:欲作力臂找支点,再作二力延长线,经过支点作垂线,动阻力臂再分辨。可简记为:一找点,二划线,三作垂线段,四标符号。具体方法: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适当延长。 (3)在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在垂足处画出直角,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力的作用线重合,让另一条直角边通过交点,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
6、垂线,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4)把支点到垂足的距离用大括号括出或带有箭头的线段勾出,分别用和表示。 例:下列关于的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 分析:A图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不是力臂;B图是从支点到力的末端点的连线,也不是力臂;D图是垂足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更不是力臂。因为它们都不符合力臂的定义。 答案:C 探究点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⑴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___⑵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多次测量的目
7、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实验序号动力F1(牛)动力臂L1(厘米)阻力F2(牛)阻力臂L2(厘米)12424246383846甲乙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进行第3次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