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知识探讨

高中物理必修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知识探讨

ID:29187437

大小:1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物理必修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知识探讨_第1页
高中物理必修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知识探讨_第2页
高中物理必修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知识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知识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知识探讨合作与讨论  如果你坐在一辆以恒定的牵引力正在加速启动的卡车上,突然车上一个很重的货物从车尾掉下来,如果不考虑司机听到声音和从观后镜看到货物,你能否知道货物已掉了?  我的思路:开始时物体的加速度情况,货物掉下车之后,车的加速度怎样变,这个变化体现为车的运动怎样变化?思路分析   1.本节主要是实验方法、原理的教学,并通过学生定性的实验探究为下一节的定量研究作好准备.  2.首先要引导学生就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大胆猜测、提出假设,并允许学生一边交流讨论,一边进行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2、.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假设提出实验方案.条件允许时,挑选优秀方案交流.一定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4.让学生亲自作好实验,通过实验直接体会哪些因素影响加速度是本节的突破口.相关链接实验计算加速度的两种方法的优劣分析  实验计算加速度都认为逐差法好,本文的目的:从公式推导上揭示逐差法积累误差大,再从实际的误差原因分析,得出其平均值偏离真实值较大;用以往称赞逐差法的理由去否定逐差法,从而得出正确的比较优越的计算方法.  一、公式推导  物体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推得:  s1=v0t+,v1=v

3、0+at所以△s=s2-s1=aT2  由逐差法得出  s4-s1=(s4-s3)+(s3-s2)+(s2-s1)=3aT2  所以由逐差法得出  a1=,a2=,a3=  所以==            (1)  逐差法又认为:利用△s=aT2计算,则  a1=,a2=,a3=,a4=,a=  =  ==           (2)  所以,逐差法认为(1)式利用了s1~s6六个数据,而②式只利用了s6和s1两个数据,失去了多个数据,互相抵消,失去消除测量的偶然误差的作用,(1)式误差较小.  对于理想的情况下,(1)、(2)两式并无

4、多大差别.对于打点时产生的阻力,则打点越多而积累的迟滞影响越大.设打点时产生的平均阻力为,打点时与纸带的接触时间为t,则每打一次点,产生的速度减小量为△v,·t=m·△v.显然(1)式比(2)式复杂些.再将以上两式进行推导分析得到:  由(1)得a1===  同理a2=,a3=  所以=                  ①  由(2)得  a1==,a2==  a3==,a4==,a5==  =                      ②  比较①和②两式,看到两式的本质形式仍是a=由①得=(△s1+2△s2+2△s3+2△s4+△

5、s5)                              ③  而由②得=(△s1+△s2+△s3+△s4+△s5)             ④  显然,由④式得的平均位移差是偏重于中间段,按误差理论△s3和△s1、△s5加权为3,△s2和△s4加权为2,误差的积累作用已可说从公式推导中揭示出来.从打点形成的迟滞影响,越到后面实验的各计时点的瞬时速度与理想值减小越多,要加权也没有任何理论在中间段加权3次.  所以①式揭示了逐差法积累因素大,是人为采取方法不当造成的,属偶然误差范畴.而由④式则揭示了5段△s是机会均等的,与①式比较

6、则较合理些.  二、实际情况分析  教材对(2)、②式采用=,没有类似于逐差法的命名,这里不妨给予简称为邻差法.邻差法采用公式是a=,下面分析该式的实际情况.对于s1=v0t+,s2=v1t+而言,s2-s1=(v1-v0)T,v1和v0为最接近的两个计数点“0、1”的瞬时速度,实验速度比理想的真实速度小n.△v值(设“0”点之前打了n次点),v1的实验速度比理想的真实速度小(n+5)△v的值,与打点时间、运动时间都相同,速度值又最贴近,双方都由于打点迟滞影响了一些位移,所以实验差值s2-s1=(v1-v0)T只比理想的真实值小5·△v

7、·T,这是实验的系统误差.按上述分析可见a2=……a5=,各  段△s差值都比相应的理想真实值小5·△v·T.考虑实验时一些偶然误差,必然△s1≈△s2≈△s3≈△s4≈△s5,△s=(v1-v0)T,恰好消除了“0”点之前的迟滞影响,用③式计算是合理的.  对于(1)式而言,a1=,由于打点的迟滞影响,s4段位移值必然比理想的值s4差距较大,而原式是由理想情况推导出来的(不计打点的阻力),所以(1)式推导出a=,没有a=误差小.同样可推出a=,由于积累和误差降到不可再降的最小限度,且消除了以前打点产生的积累误差.可见,实际情况分析也是

8、(2)式比(1)式优越一些.  三、用逐差法原有赞词去否定逐差法  不论逐差法、还是邻差法,给定一条纸带求其运动加速度.必须先设定计数点,验证相邻段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是否近似相等(在误差范围内),这样在前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