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70744
大小:7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7
《九年级语文养鱼记 日喻知识精讲 人教四年制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养鱼记日喻知识精讲一.本周教学内容:《养鱼记》、《日喻》《养鱼记》(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句义,读懂全文。2.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借景抒情和托物寓意的写法。(三)文体知识这是一篇杂文,当然属于小品。所谓“杂文”,原指作品内容驳杂,于文体不易归类,故以“杂”名之。而所谓小品文,其内容实亦属于“杂”之一类。如尺牍、题跋、随笔、日记等短文,皆在小品范畴之内,而其内容也都是无所不包的“杂拌儿”。由此可见,小品文者,第一是形式短小,第二则为内容庞杂。这篇《养鱼记》,可以说是抒情与讽刺兼
2、而有之的杂文。(四)知识要点1.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隙──古义:空、闲,形容词。今义:缝隙,名词。方──古义:方圆,指面积,名词。今义:方向、方面、方法等,名词。2.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修──古义:长,形容词。今义:修饰、修理、修建等,动词。植物──古义:种植花草,动词性词组。今义:生物的一大类,名词。3.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盈──古义:形容词用作动词,灌满。今义:满,形容词。4.湛乎汪洋,晶乎清明。湛──古义:深,形容词。今义:深,清澈,形容词。晶──古义:清澈,形容词。今义:光亮,形容词。5.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市──古义:买,动词。今义:集中买卖货
3、物的固定场所,市场,城市,名词。6.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广──古义:扩大,动词。今义:宽阔,形容词。(五)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作者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生发出许多人生感悟来。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从“折檐之前有隙地”到“斯足以抒忧隘而娱穷独也”)写养鱼池。先交代养鱼池的位置,养鱼池形成的原因和修筑情况。然后叙述养鱼池的两个特点,一是“全其自然”,不方不圆,随地形而挖,不用砖砌,不用泥修,保持养鱼池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风貌,不显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这也充分表现出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二是池水“汪洋”而“清明”。这里,作者将池水理想化了。描
4、绘池水满溢之状,曰“微风而波,无波而平”;描绘池水的晶莹剔透,尤其妙绝。在繁星满天或者月光皎洁的时候,星光月影倒映在池水之中,与池水通透的柔光相辉映,池水又平添一分奇幻色彩和绚丽之美,“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两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接着抒发了对于养鱼池的无限欣赏,或者在池边休息,或者在池边散步,都有一种自足之感,“忧隘”和“穷独”得以解脱。这一层是由景及情,借景抒情。第二层(从“乃求渔者之罟”到“感之而作《养鱼记》”)写养鱼。童子的“嚚昏而无识”造成大鱼“不得其所”,小鱼“有若自足”的结果。作者由养鱼一事发牢骚,借题发挥,托物言志。作者实际上是以“大鱼”自比,他在政治上有远
5、大的抱负,但是才能受到压制不得不位居下僚,这与枯涸而死的“大鱼”相去无几,他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公平的,对童子的斥责,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主宰命运和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抨击。回首前文,作者陶醉于池边的无比惬意,正像在池水中的小鱼那样怡然自得。到底要做一条“大鱼”,还是要做一条“小鱼”呢?做“大鱼”难免枯死岸边的命运,做“小鱼”必须对环境妥协无所追求。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看到了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有所追求就可能被压制,要想生活得安稳就得随波逐流,他意识到个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法解决的矛盾。《养鱼记》与《醉翁亭记》之比较这篇文章和欧阳修年近四十岁时写的
6、《醉翁亭记》相比较,在景物描写和抒发的感情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养鱼记》写景明快自然,抒情直接明了;《醉翁亭记》写景柔和淡远,抒情委婉含蓄。两篇文章都是写于作者境遇不佳的时候,前者写于他三十岁以前在洛阳做官的时期,后者写于他因为参加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贬滁州的时期。前者更多表现出“不平”之鸣,后者多表现出历尽沧桑之后以酒求醉、苦中作乐的洒脱心态。《日喻》(一)教学目标学习文章用比喻来说明事理的艺术特色1.体会由事入理、由理入事的写法。苏轼的散文风格苏轼的散文有他特殊的风格。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能“以诗为文”。所谓“以诗为文”,不仅是说他能把一篇古诗或一首绝句的题材用散
7、文给写出来,更重要的是,他的散文富有诗意。一般说来,抒情散文富有诗意是不足为奇的;而苏轼却能在说理文里也带有诗意。像这篇《日喻》,就不落于一般说理文的框框,而是别开生面,形成一副特殊风貌。我们对一篇说理散文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说服力。因此,说理文主要的条件是论据充足,倾向明确,条理清楚,结构谨严,总而言之,得逻辑性强。苏轼写说理文,这些方面当然也都能做到,而更突出的是,他写的说理文首先不是让读者被说服,而是使读者受感染。这就是说,苏轼写说理文,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和鲜明生动的事例来启发读者的想象,来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对所要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