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70301
大小:83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7
《中考化学热点分析一 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化学热点分析一鲁教版一.本周教学内容:中考热点分析(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一种较为严格的具体评价方式,它必须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然后通过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考查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评价方式,它在课程实施中自然起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具有诊断、激励、导向、评价和教育等诸多功能。历年中考分值分布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2002年153427242003年173826192004年202638162005年173626212006年25333012兵法讲“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加中考亦是如此,了解自己,了解竞争对手,了解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对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中考化学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指导思想明确,试题水平较稳定,实现稳中求实。(2)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调整意见和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3)着重体现双基要求。(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能力考查。(5)题量适中,信息量大,试题覆盖面大。(6)题型基本稳定,逐步变化。(7)编排由易到难,形成梯度。(8)标准化试题为主增加开放性试题。(9)重视实验基础知识和
3、操作技能的考查。(10)逐步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考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同学们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中,应注意一些易混的概念。例如分子和原子、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和混合物、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性和酸碱度等。这些概念往往都是学生在考试中的丢分点。复习中,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具体情境中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灵活运用。基本概念的考查已不再单纯考查学生对某一概念的记忆情况,在问题的设置上更多地把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要求考生运用概念的理解来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4、例1]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答案:A(二)元素化合知识在中考试卷中分值最高。因此,在复习中除根据各物质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外,还应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如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
5、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完整地建立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分析和运用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如在元素化合物部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16种物质,其中有:4种单质(O2、H2、C、Fe)、4种氧化物(CO2,CO,,CaO)、3种酸(HCl,,HNO3)和2种碱(、NaOH)、3种盐(NaCl、、CuSO4),在复习时应注意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例2]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B、C、D、E、F、G、H、I等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A、B、
6、E、F是单质,C、D、G、H、I是化合物。(1)写出A、F的化学式:AF(AH2FC)(2)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G→I:F→B:解析:本题突破口是D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从后向前可推出C为氯化铜,H为氧化铜,B为铜,A为氢气;从G可知是二氧化碳,则F为碳,E为铁。G→I:CO2+Ca(OH)2=CaCO3↓+H2OF→B:2CuO+C2Cu+CO2↑(三)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大了实验考查力度。但万变不离其宗,都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撑,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要阅读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实验。构建实验基础知识板块,为达到这个
7、目的,可采用两种方法复习:一是分散复习,在各章节复习中,注意认识实验装置是要点,实验成败是关键,重要的现象,理解操作的注意事项等,要特别重视对重要实验的再现、升华,采用“串一串、挖一挖”的策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二是集中复习,近年中考更注重考综合实验,因此不仅要复习单个实验,还要进行实验的组合、变形,即综合实验的复习,培养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综合所学过的知识,体会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方法,掌握技能注重原理。探究开放题实验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复习:(1)实验目的是什么;(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及其作用和安装;(3)了解和掌
8、握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4)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可能产生的故障及其故障的排除;(5)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目的达到没有。总之,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原理要过关。除此之外,尤其要关注课本实验的开放性探究以及创新实验方案的评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