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63936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生物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2课时【教材分析】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有了血液和血型、心脏的结构、血管的特点等知识作为基础。本节课在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进行全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与后面的气体交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认为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正常血压和脉搏,认识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脉搏的因素。2.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探究活动,能够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教学重点】1.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教学
2、难点】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活动器材: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纱布等;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准备带秒针的表。【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复习提问:心脏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及和每个腔连通的血管分别是什么?回顾心脏每个腔与血管相连的知识。思考老师所提4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内不停的循环流动,运输着各种物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路线是怎样的呢?人生病治疗时需要打针,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那么,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
3、下血液循环的内容。人体物质循环运输路线相关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2.心率和脉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2心率和脉搏的内容,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并指导学生小组设计并完成探究运动与心率的影响活动,使学生对心率和脉搏有初步的认识。提问:1.人的心率为什么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快?2.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3.同样的运动对男女同学心率的影响以及恢复正常的快慢是否有差异?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小组参与探究活动,了解心率与运动的关系,回答老师问题。3.人的血液循环我们了解了血管和心脏的特点,那么血液是如何在血管中流动的呢?指导学生根据P53探究活动的
4、要求,开展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说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特点,从而引出血液循环的概念。提问:1.如何根据血液流动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红细胞是如何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为了便于我们研究,我们把血液循环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叫做体循环和肺循环。小组为单位参与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探究活动,根据观察小鱼尾鳍,了解血液流动的特点,回答老师问题。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4相关内容,动画展示人的血液循环全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图10-10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展开对动物动静脉血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血液循环的总体过程。提问:1.你能看图
5、总结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吗?2.血液循环的路线有几条?两条循环路径分别是什么?3.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各自独立的,还是互相联系的?4.在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中,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在什么部位进行转变的?5.“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总结: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血液循环系统不但把养料和氧气运输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而且运输了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因此对保证人体中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作用。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参与观察探究活动,了解血液循环的分类和特征,思考老师所提问题。对血液循环做出总结
6、。4.小结1.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2.血液循环两路线:体循环、肺循环。3.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就是低血压。4.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和心率相同,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4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板书设计】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2课时一、心率和脉搏1.正常成人脉搏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二、人体的血液循环1.血液
7、循环的两个阶段:肺循环和体循环2.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3.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舒张压≤60mmHg【教学反思】本节所有知识内容都与前面几节有密切联系,以往常常由教师直接利用这些联系给出新知识,许多教学参考书籍中都是直接给出血液循环图、给出两条循环途径等等这些科学知识的“成品”,由于是“成品”,学生只能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探求过程中的兴奋感、成就感和个性化,因此独立探求的愿望也比较淡薄。结果虽然获得了科学知识,却失掉了获得知识过程
8、中的体验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