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38372
大小:13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6
《高二历史专题训练12——必修二专题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专题训练12——必修二专题四1.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B.传统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D.清政府维护男尊女卑的传统2.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
2、,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A.市民饮食的变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物质生活时尚的西化3.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
3、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5.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通商口岸和一些大
4、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D.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6.《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观念: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繁。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是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7.晁天义认为当今史学界研究历史关注“物品传播折射地域文化异同,河网分布影响经济景观,生态保护表象下隐藏皇权强化”。材料强调的是A.新见史料使历史“重写”B.新史观研究已取代传统史学C.跨研究催生新史学D.新视角为史学研究注入活力8.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5、,对此解读正确的是项目年代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23.5%15.5%13.9%学历11.7%12.6%25.3%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D.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9.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B.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
6、迁C.记录者是普通百姓,史料详实D.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可信度高10.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发现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出现等史实。这些史实出现的原因有①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②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③新式教育促进女性思想解放④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1.电影《喇叭裤飘荡在1983年》以山清水秀的小镇为背录,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流行的迪斯科。当时喇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B、中国人
7、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C、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获得成功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文化侵略12.“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B.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D.人们更愿意去报刊中寻找真相13.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