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ID:29136041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6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1页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2页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3页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4页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神奇的货币复习讲义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⑴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一样物品是否是商品的依据:是否劳动产品,是否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① 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② 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③★★★两者关系(重视商品质量的原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生产适销对路的、质量上乘的商品和服务,创造自己的品牌。△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优质优价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不同商

3、品的使用价值不能比较大小。※优质优价: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要求;※质优价廉:从消费者角度提出的要求.※价廉:是消费者从价值角度提出的问题(消费者看的是价格);※物美:是消费者从使用价值角度提出的问题(消费者看的是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

4、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④判断关键词:价格,标价,定价等

5、。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④“商品—货币”阶段的重要性★★★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是商品惊险的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

6、乘的商品。⑤判断关键词:买卖,选购,购买等。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

7、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

8、于社会总供给。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主要是因为纸币发行量过多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的现象。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