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23132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作者:陆键东http://www.wenhuacn.com2006-5-20有的人死了,就烟消云散;有的人死了,却愈久愈光。王国维、陈寅恪无疑都属于后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陈寅恪在为他的碑文写下“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词句时,可曾想过,这也正是自己一生的写照? 知道陈寅恪的人,必然知晓他历史学家、大学人的身份;不知道陈寅恪的人,也应当听闻过孟丽君、柳如是的名字或传奇。《论<再生缘
2、>》、《柳如是别传》,正是陈寅恪晚年的著作。也许,在吾等浅识小辈看来,以大学者之尊,为一亡国妓女立传,未免有些不可思议。但倘若循历史的轮辙前溯,当可理解司马迁为刺客立传时之勇之直。以《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为代表的作品,既是陈寅恪心路历程的映照,也是今人探寻其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的一扇门,推开这扇门,我们将进入一个丰富的心灵世界。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也看到了陈寅恪最后二十年的一条生命轨迹。与之平行的另一条轨迹,则是他现实生活中沉重蹒跚却依然前行的步履。 一年前,我的老师在撰写《二十世纪学人之诗》后慨叹:越研究下去,越深入其中,就越发不能自拔。我相信,人
3、格魅力的感染是有共鸣的。从作者陆键东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到陈寅恪对他的感染力。且此感染力之巨大,使得间接接触的我们,同样入乎其内而无法自拔。盲目、膑足,只不过是上天赐予的肉体折磨;在动荡年代所遭受的人格侮辱,才是心灵最深处的苦痛。而所有的际遇,在这位伟大学人的身上,都化作了兴亡之叹。这本书,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展露了陈寅恪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年。这二十年,也不仅仅是陈寅恪一个人的二十年,更是其妻子、其助手、其学生、其友朋的二十年。他们相互扶持,相互映衬,共同构建了一幅悲壮的画卷。作者以充沛的情感,赋予笔下人物鲜活的生命,支撑这些生命的,是一颗颗独立、坚强、追
4、求自由的灵魂。那些鲜为人知的片断,终被还原;而历史,终将呈现出它的本来面目。----------------------------------------------------------------------------------------------------------------------浮生千万绪——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作者:文愆来源:天涯社区(一)无话可说看完一本书,信手写一点随感,是多年来的习惯了,而这本《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岂知读完以后,反而没话可以说了。倒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倒使我颇多教益。在传记当中,这个传记应该算是严
5、肃的,求实的,几乎没有一处话不用原引,不引出处,但是因为陈老晚年的足不出户,很多事情不得不采取一种类似推理的方法,但即使推理,也是很严肃,很正规的。通过诗文、作品中的内涵,以此来阐释被撰人的精神世界,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写作方法。以前看到的一些传记,引用诗文之意无非是表示他这时期创作了这些作品,最多是浅显地以诗文印证了当时心情,或者是交代什么情况下写作此文,而绝少见到以诗证人,不能不说作者是受到了陈寅恪“以诗鉴史”的影响,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可取的写传方法。(二)严肃仔细的想一想,我仍然没有很好的具备来写“读后感”的资格。在此以前,我能很大大咧
6、咧地对他做一番完全很主观的臆想,但看完了之后,反而什么想法都生不出了。首先,他很严肃。这让我不能不对着书本文字望而生畏,也不由得严肃起来。其次,他治学的方法,也很严肃,不但严肃,而且严格,对自己的要求,对同仁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对治学的要求。他写的很多诗,粗粗浏览一遍,只觉艰涩无比,实难读懂,然而字字句句在心里流过,又似觉对那些晦涩诗句爱不忍释,仿佛那诗句中藏着天大的心情,使人不忍弃去,读一遍,再读一遍,仍然是不能懂得,可心里平添了几许沉重。以藏典出名的,有辛弃疾和李商隐,可这之间的风格还是天差地异的,他既不似辛之豪放,更不似李之纤弱,亦大别于李
7、贺之鬼郁,他的诗里,只有一个字,“苦”。让人回味不已的苦。让人体会不尽的沉。(三)精神俯就,草间藏生浏览目录的时候,很有些惊心动魄,仿佛生与死的冲突不断向他袭去,细看全书才知全非这么一回事。其中一章“草间藏生又一年”,看到“草间藏生”就糊涂,好象五六十年代倒又回到了国民革命的大动荡时期了。内容却不是想象中的。陈寅恪的晚年,有教学,有著书,而占传记最重要部分的,是他的精神,和外表看不出来,而后人去探索的内心。他的精神世界,是关系到他晚年一些言行,和思想。没有改变的则是他的治学方法。――外表是有所变的,他把主观感情放进了历史研究对象之中
8、;其实却没有变,他的治学精神是不变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