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陈兰彬与留学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兰彬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谢俊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摘要:1872年,陈兰彬作为留学肄业局正监督,远涉重洋,率带幼童赴美留学,并为幼童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辛苦。陈兰彬不仅是近代中国留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早期的教育家、而且是中国早期的外交家之一,他为中国人走向世界曾作过重要贡献。他无愧为一位大写的中国人。关键词:留学肄业局;幼童留美;中体西用陈兰彬不仅是近代中国留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早期的教育家,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早期杰出的外交家之一,他为中国人走向世界曾作过重要贡献,是一位大写的中国人。本文就其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活动作一论述。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事
2、业是伴随洋务新政活动的兴起而开始的。同治初年,以奕訢为首,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在内的一批具有经世之志的官僚,有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他们从外国的坚船利炮看到/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0。¹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0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活动。洋务新政需要大量懂得外国语言文字的人才,于是,洋务官僚在京师设立了同文馆,在上海、广州设立了广方言馆之类的外语学校,在江南机器制造局设立了译书处,聘人译述外国科技书籍。这些外语学校培养的人才,缓不济急还是其次,主要问题是不能真正掌握和了解外国科技知识。所译西文西书,专业名词类多/意译0,而所聘专业技师,/高
3、下不等,所用机器,原委难明0。º深知/(西方科技)苟非遍览久习,则本源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远适肄业,集思广益,可以收远大之效也0。于是,决定派遣幼童赴西方各国学习。/我往彼就教,总求尽彼之长技而后已0。»/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0。¼曾国藩在致李鸿章函中说:/幼童出洋留学,以二十年为期,以百名计之,若学成十之五六,分给总署及南北译馆、机器局应用,转相传习,亦可生生不息。0½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直接到西方各国学习科技知识,来解决洋务新政所需的人才,进而
4、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在当时西方列强中,洋务官僚比较倾向于美国。曾国藩就直言不讳地说:/以大西洋诸夷论之,英吉利狡黠最甚,佛朗西次之,俄罗斯势力大于英、佛,尝与英夷争斗,为英所惮。米利坚人性质醇厚,其于中国素称恭顺。是米夷于中国时有效顺之诚,而于英、佛诸夷并非固结之党。0¾1867年签订的5中美续增条约6(又称蒲安臣条约)第七条规定,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种文艺,须照相待最惠国人民一体优待;又,美国可以在中国指定外国人居住的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一体照办。¹而美国新任驻华公使楼裴迪也竭力劝说清政府尽快履行留学条款,答应如中国派学生赴美,美国政府允
5、准/妥为照料0。另外,有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对美国情况较为熟悉的容闳。容闳因帮曾国藩赴美购买机器而得到曾国藩的赏识:/该员熟悉外洋风土人情,美国尤熟游之地,足以联外交而窥密钥。0º/容闳熟悉美国的环境和教育情形,政府委派他为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副委员0。»容闳自己也说:他在美国/相识之人尤多,(耶鲁大学)同校前后三年中之学生稔予者几过半。故余熟悉美国情形,而于学界中交游尤广0。¼基于上述的原因,曾国藩、李鸿章于同治九年联函奏请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并很快得到了批准。洋务官僚选派幼童留美学习,是为了取西方之/用0,维护中国之/体0。这是一种很现实的实用主义。/中体
6、西用0包含了取西方之长、补己之短和守护旧物、保存传统的双层含义,在顽固守旧势力反对洋务的形势下,这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在洋务官僚心目中,他们所要培养的留学生是既有西学,又有中学,既掌握外国船政、军政、矿政等诸多技术,又拥有中国传统文化、效忠清王朝的人。为了确保这个目标,他们选择了/夙抱伟志,以用世自命0,拥有当时最高儒学水平、进士出身的陈兰彬。任命/陈兰彬为留美学生肄业局的正委员,位在容闳之上0。½曾国藩是在调任直隶总督后,认识陈兰彬的。陈兰彬给曾国藩的印象:/挹其容貌则粥粥若无能,绝不矜才使气,与之讨论时势,皆能洞澈几微,盖有远略而具内心者。0¾像这样有才不
7、露,有志不宣,具有政治远略和目光的人正是曾国藩所需要、所赏识的人,让这样的人担任留学幼童肄业局的监督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在奏请选派幼童出洋的奏折中,曾国藩明确指出陈兰彬/夙抱伟志,以用世自命0,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经世致用的人。/所有驻美及在沪两局中外大小事件均由陈兰彬等互相商办,各专责成0,/每年所需经费,亦由陈兰彬等核开清单,交江海关道署存照0。¿对陈兰彬予以高度的信任。事实也确实如此。陈兰彬是咸丰三年(1853)的进士,翰林出身。/其为人持躬谦抑,平易近人,品行亦端正无邪0。À办事稳慎,为人耿介平和,浮沉刑曹几达二十余年。由司稿而主事。翁同龢在中状元
8、前,在刑部江西司行走,与陈兰彬曾共事多年,翁同龢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