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2108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防腐补口技术交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共5页第1页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时间2011-3-05施工单位交底部位线路部分工序名称防腐补口交底内容:一、编制依据设计图纸、规范《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1988《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07-1997《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3-2002《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套)》SY/T4054-2003二、施工准备2.1防腐补口技术准备a)认真作好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尽快掌握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
2、、建设单位等协商解决;b)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防腐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等编制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做好现场施工技术交底;c)对操作人员进行有关的技术和安全知识的上岗前培训。2.2材料准备a)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和材料分批到货计划,保证正常的施工使用;b)做好现场材料的检验、试验、标识及保管工作,防腐涂料等易燃、有毒危险品需单独存放,配备消防器材;热收缩带的存放按不同的种类、规格整齐堆放。2.3施工机具准备根据工程需要制定施工机具进厂计划,施工机具使用前作好安全性能检查及安装调试工作,做好机具
3、的日常维护和防雨、潮、防漏电等防护工作。设备包括:a)喷砂机具:包括空气压缩机,砂带,喷砂罐,喷抢等;b)动力机具:磨光机等;c)辅助机具:水泵、线辊子、安全照明设施等。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共5页第2页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时间2011-3-05施工单位交底部位线路部分工序名称防腐补口三、施工技术要求3.1现场防腐补口、补伤施工工序除锈外防腐层目检及电火花检漏补口及其检验补伤下沟回填沿线电火花检漏地面检漏仪检漏补伤处理措施填写施工检查、记录开挖补伤无漏点有漏点合格不合格无漏点有漏点有漏点无漏点合格3.2现场补口施工
4、一般要求(1)补口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应经过防腐施工培训并取得合格证。补口施工时,严格按照补口施工工艺要求操作,保证低温补口施工质量。理。(4)喷砂处理达不到的区域,经设计和业主同意,可以按动力工具除锈的规定进行表面处理,除锈等级为St3。(2)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不应进行露天补口施工。不适宜露天补口时,应采取防风保温棚等防护措施,保证补口质量和人员健康。Ø雨天、雪天、风沙天;Ø风力达到5级以上;Ø相对湿度大于85%。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共5页第3页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时间2011-3-05施
5、工单位交底部位线路部分工序名称防腐补口(3)低温补口除锈施工前的钢管预热、加热方式可采用火焰加热。3.3表面处理前的检查和清理(1)焊口处的检查和清理:对管道焊口进行清理,环向焊缝及其附近的毛刺、焊渣、飞溅物、焊瘤等应清理干净。对于存在污物、油和杂质等的钢管表面应清理干净。(2)主体防腐层的检查和处理:检查聚乙烯层端部是否存在翘边、生锈、开裂等缺陷,如果存在上述缺陷应及时进行修理。(3)主体防腐层端面倒角检查和处理:检查聚乙烯层和焊口裸钢之间的倒角是否小于30°,即聚乙烯层坡口宽度应大于15mm,且应圆滑过渡。如果不符合要求应予以
6、修复。3.4表面处理要求(1)进行表面除锈前,应将补口部位的钢管预热至露点以上至少3℃。(2)采用机械除锈对补口部位的钢管表面进行处理,表面除锈等级应达到GB/T892规定的Sa2.5级,锚纹深度50~100um。(3)表面处理完毕后,应在4小时内涂上第一道底漆,钢管表面返锈时,应重新进行表面处交底内容:(4)喷砂处理达不到的区域,经设计和业主同意,可以按动力工具除锈的规定进行表面处理,除锈等级为St3。3.5现场补口检验技术要求(1)预热:用火焰加热器对补口部位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钢管表面温度50~60℃。管口加热完毕,立即采用
7、点式温度计进行测温,测量管口表面上下左右4个点的温度。(2)补口具体施工要求:1.定向钻段底漆为无溶剂液体双组分环氧涂料,干膜厚度≥500μm,外层包裹热收缩补口带,且在防腐层补口的前端加以牺牲带进行保护。2.其它地段底漆为无溶剂液体双组分环氧涂料,干膜厚度≥200μm,外层包裹热收缩补口带。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共5页第4页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时间2011-3-05施工单位交底部位线路部分工序名称防腐补口(3)热收缩带安装要求:1.热收缩带安装和定位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2.热收缩带与主体防腐层的搭接宽度≥100
8、mm。热收缩带周向搭接宽度≥80mm。3.将热收缩带定位后,用火焰加热器先从中间位置沿环向均匀加热,使中央部位首先收缩。从中间向外侧加热。4.采用四人从中央向两侧均匀移动加热,从管底到管顶逐步使热收缩带均匀收缩,用辊子滚压平整,将空气完全排出,使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