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20761
大小:7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16
《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共阜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宣传部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目录1.关于开展《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讨论稿)》征求意见的通知………………………………12.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风、教风、学风”……………23.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风、教风、学风”解读………34.阜阳师范学院两校区道路楼宇命名方案………………175.两校区道路、楼宇命名方案解读(PPT版)……………19关于开展《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讨论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全校师生员工:
2、为认真贯彻落实我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铸校”计划,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党委宣传部根据整体规划与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了“阜阳师范学院大学精神研讨、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活动。一年多来,活动得到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广泛参与,通过网络征集、专题研讨、项目组整合等多种形式,初步形成了《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讨论稿)》,现予以公布,再次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方案附后)若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12月1日前以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反馈到党委宣传部办
3、公室(综合楼1313室)。党委宣传部将认真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有关专家对《方案》作进一步修改。联系人:刘张飞联系电话:2596255电子信箱:fysyxctzb1313@126.com中共阜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宣传部2014年11月17日18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修德至善自强为新校风:学高身正求是创新教风:正心诚意敬业乐道学风:敦品励学明辨笃行18阜阳师范学院“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的解读一、学校精神:修德至善,自强为新(一)“大学精神”的意义及本质“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
4、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大学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大学之间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大学精神的塑造是必不可少且亟需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着眼未来,引
5、领社会”,建立“前瞻性大学”新理念,使大学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学术的责任、服务社会与引领社会前进的责任”,体现了大学“崇尚学术和适应社会”18的认识论和政治论相结合的双重哲学基础(王冀生《大学之道》)。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精神也有了与时俱进的新的发展:(1)培养世界公民,共享人类科技文明的国际化品质;(2)融合科技、人文,关注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谐的学术追求;(3)尊重人的价值,满足终身教育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品质。诸如此类特征是当代各国大学共同追求的品质,也是大学教师、学者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是传统
6、、经典大学精神在当代的发展(李延保《现代大学精神的解读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因此,大学精神是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向萍,大学教师与当代大学精神构建,《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第6期)。大学精神一般应有两个来源、三个层次: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其追求的主要是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科学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二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追求完善人格、造福社会的人文精神。三个层次:一是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科学精神;二是
7、完善人格、造福社会的人文精神;三是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因此,对于我校大学精神的凝练应该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该包括宏观层面中国大学应具有之大学理念;二是能够涵蕴阜阳师范学院58年办学历史的精神内核;三是应该体现阜阳师范学院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在此种精神要求之下,结合我们学校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我们提出学校精神为:修德至善,自强为新。(二)我校精神解读1、关于“修德”18修德:修养德行。出自《左传·庄公八年》:“《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史记·五帝本纪》亦言:“炎帝欲侵陵诸侯
8、,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云:“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明叶盛《水东日记·杨文贞公遗嘱》也说:“盖要利达,须力学修德,不在风水也。”德为道之用,道为德之基,修德,是先从理解道的意义开始。所以说“孔德之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