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 中图版必修2

ID:29108541

大小:92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 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2.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有多种类型(1)按迁移时间长短:永久迁移、季节迁移。(2)按有无组织: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3)按迁移规模:个人迁移、集体迁移。(4)按迁移意愿:自愿迁移、被迫迁移。(5)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外籍工人成

2、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出;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有组织地移民。(4)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家实行严格限制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制度,人口自由迁移较少。(5)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之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

3、到发达地区为主。(6)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是发达地区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2.政治因素:往往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或国家有组织地大规模人口迁移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社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4.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5.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等都能引起人口迁移本案例主要介绍了德国移民的结构、分布、影响等问题,为便于大家掌握,整理归纳如下表。项目要点概况20世纪下半叶,德国是欧洲移

4、民最多的国家,40年间迁入3000多万,迁出2100多万,有“移民德国”和“德国移民”之称移民职业外籍工人、避难者、留学生以及高水平专业人员结构结构地域结构土耳其最多(27.9%),其次是欧盟各国(意大利、希腊、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共占24.3%),还有亚洲、非洲、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前南斯拉夫移民分布总特点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州巴登—符腾堡州、拜恩州、黑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城市科隆、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慕尼黑意义人口老龄化逐渐老龄化;30年后,老年人的数量大大超过年轻人措施移民的平均年龄低于全国

5、人口的平均年龄,可有效控制老龄化,对就业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产生积极影响移民浪潮①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及其他多数东欧国家的德裔后代大量回迁德国;②1991年前南斯拉夫难民上升及非欧盟外籍工人增多德国移民的主要特点有:(1)数量多,来源广;(2)分布不均,集中在西部、南部各州及城市;(3)平均年龄较低;(4)土耳其人占首位;(5)移民浪潮渐趋缓和。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C)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

6、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解析: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国际旅游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而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也不一定改变居住地;人口迁移的距离并没有一个限制标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判断依据。2.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A)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A.②③       B.①④C.①③D.②④解析:人口迁移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

7、地矛盾,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增加经济收入,但有时会造成人才外流。人口迁移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读以下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3~4题。3.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D)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3~4.解析:第3题,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8、故C错。第4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下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5~6题。5.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B)A.原始农业B.种植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6.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C)A.自然环境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